戏剧中报仇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去拜个高手为师,学成之后下山去到仇人家中,快意恩仇,如《碧血剑》;也有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待积蓄足够大的力量发动一场兵变,把仇人的权力或者江山夺过来,如《楚乔传》的燕洵;还有打入仇人集团内部,使出阴谋将其瓦解倾覆,如《锦绣未央》的心儿。

《琅琊榜》前后两部都是关于复仇的故事,第一部是赤焰军将领林帅在遭奸人陷害后,不单全军覆没,整个家族也被皇帝灭了门,还打上叛军的臭名成为孤魂野鬼。

琅琊榜梅长苏怎么被救出来的 同是报仇雪恨琅琊榜1(1)

林家儿子林殊大难不死,悲痛欲绝地走上了复仇之路。

首先,仇恨的起因不同。

林殊的仇恨那真的是深仇大恨,为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帝国没有抚慰,反而派兵来绞杀,之后还冠以恶名,把亲属家眷都逼死,那是何等惨烈,搁在谁身上都无法释怀。

林殊虽然死里逃生,却孤苦伶仃,得改头换面,改名换姓为梅长苏才能生存。

但是濮阳婴遭遇的是天灾,而帝国抑或长林府都是从最长远的利益出发,采取封城的措施,是不得已之举。

而且濮阳婴并没有被帝国所抛弃,因为夜秦的人可以随便出入梁国境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濮阳婴还会有报仇的动机,只能说是他本人心灵的扭曲,也许是那个奇葩的母亲长期偏心偏爱另一个孩子的影响下造成的心理畸形。

同是报仇,但是前者能引起共鸣,得到理解和尊重,后者却是让人痛恨,受人唾骂。

琅琊榜梅长苏怎么被救出来的 同是报仇雪恨琅琊榜1(2)

其次,报仇的对象不同。

虽然两人都是以另一个身份进入大梁都城搞事,但不同的是,林殊不管搞什么事,都思虑周全,以不伤及无辜为前提。

捉谢玉的时候,因为情感上伤害到善良的萧景睿,他一直在内疚之中;扳倒誉王时,还担心其遗腹子会遭遇不测,暗中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虽然目标明确,该向谁报仇,心里清楚得很,但是他总是投鼠忌器,施展起来的时候往往不能像濮阳婴那样肆无忌惮,恣意妄为。

濮阳婴则不然,虽然他主要目标是长林王府,甚至直接针对长林世子,但是绝不介意死更多的人,整个梁国都死了他还更加的痛快。

这也是他选择瘟疫来报复梁国的原因,顽劣的病毒在都城肆虐,整个帝国都有面临倾覆的危机。

虽然都是报仇,但是前者依然怀着慈善之心,能爱憎分明;后者却丧失人性,愤世嫉族,以天下人为敌。

因此前者能获得路人的支持和理解,如纪王爷和言侯爷等,甚至连仇人都不得不心服口服,如梁帝,挣扎之后是温柔的目光,怯怯地说“曾经我是你亲爱的舅舅,和你一起放过风筝,一起骑过马”;而后者却是连同盟都嗤之以鼻,以最快速度地落井下石,如萧元启和荀白水。

琅琊榜梅长苏怎么被救出来的 同是报仇雪恨琅琊榜1(3)

最后一个,仇报得的境界不同。

《琅琊榜1》之所以能创下这么好的成绩,除了制作精良,演员演技炸裂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复仇故事的别具一格,它摒弃了所有快意恩仇,抢夺政权和瓦解集团诸如此类种种的套路,报仇的最终目的不是去毁灭一切或者斩草除根,而是让仇人向天下人认个错,为蒙冤的人正个名。

比如谢玉,他与夏江一手炮制的冤案,造成多少冤魂不得安宁,林殊本该对他恨之入骨。

但是就算入了死牢,林殊却还为他保命想出对策,为他的家人保得平安,不牵连任何人,就算为虎作伥的卓鼎风父子也能幸免,这一切前提是写下认罪书。

罪孽深重的夏江更是罪不可赦,林殊依然为了他做了最后一件使之死得瞑目的事,就是帮其找回离别了十几年的妻儿,让他们见上最后一面,并为他收敛骨骸。

而仇人的最高级领导梁帝,林殊虽然有把他扳倒或者杀死的能力,但是却选择不动他的位置,而仅仅逼他在所有宗亲面前认个错,还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一个交代。

濮阳婴却是为报仇而报仇,享受在报仇过程中给敌人造成的痛苦所带来的快感,与其说是报仇,更不如说是心理疾病犯了。

琅琊榜梅长苏怎么被救出来的 同是报仇雪恨琅琊榜1(4)

两者的结果当然也是绝然不同的,林殊能死得其所,死后能被后人铭记,而濮阳婴不得好死,他的恶行是帝国的一块斑点,人人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抹掉。

记得在写花千骨的书评时提到花千骨的怨气太重时,很多骨粉强烈地怼我,说她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利用妖神的力量去复仇没有什么不对,是情有可原的。

我心里不禁疑惑,有仇恨一定要去怨恨天下人,大开杀戒吗?甚至以伤害无辜民众为代价?这样是人生的理想追求吗?

那些因为遭受不公平待遇,身世悲惨的人一旦成为危害民众的恐怖分子还值得同情吗?

诚然,我们受到伤害,应该还击,保护自己保护爱的人,但是不应该把仇恨当做人生的全部,爱才是生存的意义。

林殊的复仇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终极目标只是让仇人好好认个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