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局:双循环,外事国主,内事靠区域再平衡和C20新兴城市锦标赛,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西安2023年投资多少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2023年投资多少亿(万亿之后的故事)

西安2023年投资多少亿

一、大局:双循环,外事国主,内事靠区域再平衡和C20新兴城市锦标赛

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世人都变得警觉起来,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躁动。但总体看,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国度,相对的确定性和安定感还是实在的。

从国家的双循环体系,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顶住了外部的压力,内部要看区域的再平衡,和新兴城市的崛起(农村体系仍然极其重要,先不论及)。

从新的区域布局看,除了沿海三大城市群和沿海产经带外,要追逐世界一流,这个放下不谈。剩下所有基础条件好的中西部、东北省会和强经济城市,便成为接下来一轮内部发展的动力。

东北C4—哈、长、沈大,中部C4郑、武、长、昌,西部西南C5成、渝、贵、昆、南宁,西部北部C7西安、太原、呼包、银、兰、乌等等,形成了除东南沿海及三大城市群外的第二梯队,一共是20个城市,我们且称之为C20,要素聚集和产业发展箭在弦上,是未来中国内部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新一轮城市锦标赛的主要选手。

二、西安:三大新思维,两大事件驱动,1500万人、1500平方公里,1.5万亿GDP的确定性

西安是个举世瞩目的城市,无疑在内循环的锦标赛中,是最重要的种子选手之一。

西安风华绝代,又纠结焦虑,但是透过大局,透过大逻辑,避免我们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换取确定性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1、三大新思维:从前现代到现代,从城到市,从西安到长安。我们的政、经、社会叙事、思维和建设,必须跳出重古轻今的固有思维,以现代发展标准来要求自己;必须从“城”的视角,跃迁到“城”“市”并举的状态,以市场经济规则为重心,建立优势突出且全面的产业体系,参与全国、全球产业体系,互通贸易、投资和人才,以市促城,利用所有人的力量共建“城”;从西安到长安,不是说要回到古代,而是长安精神的开放和包容,我们必须从地域视角转换为国际视角,从文化、国际交往、产业竞争合作,要有全球都市的雄心、格局和担当。

2、两大事件驱动:

1)事件驱动:一方面是“全运会”,及可能的未来1届或后推1届的 一带一路峰会,大活动大事件的驱动,为整个城建、基建和门户效应,注入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是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区域经济整合联动,为未来西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区域一盘棋,共同面向外部和国内国际大市场。这样在中国中西部再造一个门户城市,参与到全国和全世界的话语体系中。

2)长大变强:未来五年,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四化叠加,催生更进一步动力。

我们实际上没有走完整的工业化路程,工业一直是短板,目前在各条产业赛道上,不管是内部培育还是外部引入,一定是瞄准自身优势和中长期需求,把握硬科技红利和基础工业的扩大与深化,依次形成强有力的造血机体,增强城市产业实力和居民收入。

城市化路程走了一半,城市中心刚刚整固,周边县域和区域城市的联动仍是弱项。在此基础上,加大新老基建的投资和互联互通、加大社会民生的投入,以产业布局 基建联动,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县及城市共同迈入到新时代。

围绕着大都市核心,塑造都市型农业产业集群,在宏观政策引领下,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突破。围绕秦岭、渭水(及引汉济渭)、北山打造良好生态廊道,把整个区域生态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3、未来五年的三大预期:1500万人、1500平方公里,1.5万亿GDP

人口的因素,目前常驻人口迈过1000万,疫情期间政府隐晦的披露了,加上流动人口,整体在1200-1300万人口,未来五年继续保持开放,加上预期的区划调整等因素,跨过1500万人可期。

以中国城市规划的管理来看,城市建设规模的合理惯例,每万人1平方公里,那么人口的继续聚集倒逼城市规模的扩展和提升,从建设用地指标看,目前的旧城规模(绕城) 西咸新区 潜在行政调整因素,达到1500平方公里可期。

不管是内生增长也罢,还是合并增量也罢,今年破万亿是大概率事件,那么五年复合增长,实际增长率达到7-8%,达到1.5万亿左右可期,人均10万元左右,1.4万美元左右。

三、机遇:存量和增量的两条主线,决战未来

在以上叙事中,可以说西安将迎来现代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期,对于企业来讲,对于个体来讲,其实机遇逻辑无处不在。

1、存量主线

1)城市:土地、旧改、大宗交易必将继续活跃。资产价格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在未来整体的预期当中,随着基本面的改善,和操盘能力的快速提升,造就资产价格估值进一步提升,也为过去搞不懂的城市经营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五年,除了基建之外,土地一二级市场、城市三旧改造、商办不动产的大宗交易,将继续进入到一个巨大的活跃周期。

2)产业:一二级市场将掀起一场卓绝的资本盛宴。经过两三年的布局,陕西以及西安在国资改革、资产证券化方面可圈可点,另外明星企业效应(某新能源巨头,科创板效应)也日益突出。接下来围绕着,在政府、资本和产业的三重推动下,拟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标的公司等种子选手,将迎来一场资本盛宴,会亮瞎我们老陕和本土人的眼睛,所以在这个局中结合自身情况怎么提前布局,是一个思考的问题。

2、增量主线:

1)招商引资仍是不二法门,引入鲶鱼,激活机体:毫无疑问,我们的底子和基础还是薄弱。开放市场共建城市仍然是瑰宝,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操盘、职业化等,无疑将我们这个城市从一个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和全世界的产业链竞争,从三星、华为、比亚迪、吉利等实体大制造,到文旅、科技、国际平台、风险投资等,不难看出外部引入这条路仍然是不二法门,将掀起进一步的鲶鱼效应,刺激和催生本土更多的动力。在这场盛宴中,个体思考如何成为超级连接人,成为外部产业和金融资本的合伙人。

2)创业生态接力,本土二次创业和创业新势力:我们从来无法忽视,土生土长在此地的本家人,那么时代在大步流星的往前走,我们再也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必须得打起精神,追赶时代的步伐。所以,40年的发展,本土企业家群体,本土创业新势力,必须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的局面当中争得一席之地。作为普通人,也是如此,我们不再是一个地方选手,不再仅仅是一个西北汉子和西安女娃,更是在大时代之下,在城市历史性的发展期中,更需要做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弄潮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