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 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环球网教育频道联合知更鸟网特别推出了大型访问栏目《遇见》,一起遇见好老师。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小编特别邀请到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刘虹进行采访。

好的老师怎样教育好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重要的学问)(1)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刘虹

家庭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要

我做了近15年的临床心理咨询。十几年来,大量的一线案例告诉我,许多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习、自闭等等现象,根源都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本身的心智都不成熟,只不过是孩子披着成人的外衣。因为父母本身就是个孩子,所以导致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地引领孩子,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父母的情绪却比孩子还大。所以有些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这几年我开始重点做家庭教育指导师,给父母讲关于“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只有解决了根本的问题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综合学科,不仅有心理学知识,还包含了家居环境、法学、银行理财知识,慢慢地得到社会上的重视与认可。

成就孩子先成就父母

许多孩子在被家长带来咨询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正常,然而当他们与父母一起玩沙盘游戏之后,我就能看出他的问题所在。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在学校上体育课,用脚踢体育老师,恰巧教导主任过来劝导,小男孩连同教导主任一起拳打脚踢,除此之外,平时他也经常跟同学们打架。他父母将他带来咨询的时候,小男孩也很委屈地说:我知道打老师不对,我也不想打,我也不是故意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父母说我们夫妻感情很好也从来不打孩子,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打人。当他们一家三口开始玩沙盘的时候,我就能看出问题了。孩子拿起的沙具永远都是最大个的,爸爸和妈妈拿着的沙具不仅小,而且总是跟随儿子的脚步尾随其后。儿子把沙具放到哪里,爸爸也随之放到哪里,这显而易见的表现出家庭序列的错位。在这个家庭里,儿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着本该属于爸爸的权威、爷爷的权威,现在都归属于孩子了,事后得知这个孩子的爷爷原本是家里的权威人物,但自从有了孙子后,孙子变成了这个家的全部。所以儿子在学校或者在以后的社会上就敢于挑战权威了,因此才会敢于打老师、打主任。归根结底,这是这个孩子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此我常常说:成就孩子先成就父母。

“叛逆”这个词是被世人赋予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注重家教的,老子、孔子、孟子之道都是家庭教育的传承,只是我国发展太快,心理的成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加上老一代中毒了的爹娘传统思维的限制,导致现在的家庭教育才是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主导因素。在我的原生家庭中,兄弟姐妹四人我排行老小,我的父亲是老离休干部解放前就是当地秀才,父母很重视教育,所以我们姊妹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视。记得我的儿子在高一时候某天给我打电话说他要烫头,当时我心里很惊讶,但我没有正面否决他,而是反问他你想烫就烫咯,给我打电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需要钱啊,我说:噢行,我可以给你钱,但是呢我不太同意你烫头发,因为我觉得你的性格与特质不太适合烫头的那种气质,因为你的气质从小就属于比较文静的。但是呢你如果想烫就烫吧,烫完了如果同学都说不好看,你再烫回来啦,反正现在科学很发达,你自己选择,但是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结果你猜,他烫头了吗?没烫。12-18岁属于心理发展规律中的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整合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清晰,他会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怎么看我自己。所以我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是青春期内的所谓”叛逆”,“叛逆”这种说法是被世人赋予的,他们并不是叛逆,他只是发出要做自己的信号,但是孩子们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清晰,而我们做父母的是给孩子照镜子的人,首先要懂孩子,所以由我来告诉他,你是文静的或是怎样怎样特质的人。所以我会说妈妈不是对你要烫头这件事不同意,而是因为烫头不适合你,这就如同一棵银杏树非要成为一棵桃树,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引导孩子。而且这种正面引导是需要反复的、一致性表达,因为他听了一次两次不一定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他会自我怀疑。当父母不断地对孩子肯定认同时,再加上自己不断的验证,他自己就能明白他就是一棵苹果树而不是桃树。

按照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来讲,孩子0-6岁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心理 营养关键期,在6-12岁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期,当孩子在12-18岁时出现了成长上的偏差,家长要反思12岁之前的教育方式。当一棵树的树枝长歪了的时候,要去反省是不是当初浇水、施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不可缺失的“存在感”与“价值感”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凡是家里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在意,他们注意培养的是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国际学校的许多孩子缺乏边界感,在人际关系中容易越界。有些孩子缺乏界限的概念,比如不需要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了别人的东西,那是因为在他的家庭教育里面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边界的关系。

之前有一个11岁的小女孩,家境优越,住在北京某某区的别墅区,女孩的爸爸是做国际贸易的,能给女孩最好的教育,但是这个11岁女孩却不想活了,出现了自杀的倾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缺乏“存在感”与“价值感”,她什么都见识过了,家长给了她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条件,物质上是富足的但是精神上是匮乏的。她并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我们家长应该要帮助与引导孩子拥有存在感与价值感。当孩子明白活着的意义时,很多问题都不会出现。

孩子不懂啥是“累”都是家长的投射

有很多家长会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参加了他原本感兴趣的活动 之后很快就不坚持?出现了不想再去学的心态?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会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家长经常会投射给孩子一种心态,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太累了,学这么多,累死了。尤其是很多家庭里奶奶姥姥跟着起哄,时间久了孩子自然接受到的就是“累”的信号。其实孩子是具有无限潜能的,如果他累了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倒头就睡就地休息,睡一觉起来自然恢复生命力。其实更辛苦的是家长,因为每天接送孩子而感到劳累,所以,累的信号都是大人投射给孩子的,孩子失去了对自己兴趣班的热情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模式和自己的心态。

父亲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的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现实却是很多母亲最关心教育,而父亲只管工作上的事情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母亲不可替代的,父亲会影响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父亲代表权威,是制定规则的一方,一个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会迷失人生的方向,缺少父爱的孩子会变得胆量小与自卑,总渴望别人的认同。没有父亲的支持,很多男人会诞生强大的无力感。

培养一个好孩子

首先父母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要懂孩子,爱他先懂他。第二、 要建立好的关系,家庭里拥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建立一个关系需要共情能力、倾听能力、观察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要知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家长如果能做到“温和而坚定”,那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要温和地接纳孩子,接纳孩子这个“人”,但如果孩子做错事了,这个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例如,孩子说谎,家长应该真诚地对孩子表达:你永远是妈妈爸爸的孩子,你惹了天大的祸我们也还是爱你的,但是你做了错事,这个行为妈妈爸爸是不可以接受的。要坚定地说“NO”,这就是将“人与事”分开的原则,也是父母坚持做到的“温和而坚定”的原则。“温和而坚定”五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所以父母需要学习,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家长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家庭教育是全民家长的一堂必修课。

刘虹老师针对家庭教育列举出了很多自身经历与案例,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遇见好老师,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位老师的精彩故事。

2019环球网冬季精品国际学校择校展,将于2019年10月27日(周日)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盛大举行!一站式解决您关于国际学校的问题。邀请北京精品国际学校接受家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