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影视剧照)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卧龙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那么正史中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子?真的如罗本演义里塑造的那么神乎其神?
提起诸葛亮这三个字,真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诸葛亮业已成了一种标签式的人物,在中国人心里,他简直就是一尊神。此人能呼风唤雨、神机妙算、夺天地之造化,或有鬼神不测之术。不光在中国,在日本,提起诸葛亮,日本人面对墙壁双手合十,一个劲儿地点头,嘴里并发出类似于“suo、suo、suo”这样的音调,总之,日本人对孔明先生那简直是崇拜的五体投地!
诸葛亮是山东临沂人。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84cm,《三国志》明确记载身高的几位是:诸葛亮、刘表、许褚、太史慈等人。
(新三国诸葛亮影视剧照)
之前,我看过有位细心网友罗列的一张表,他是根据《三国志》作者对里面人物的具体描述,重新划分了三国时期十大帅哥的颜值排行表:孙策排名第一,诸葛亮排名第二,刘表排第三,袁绍第四,周瑜排第五…
当然,这个所谓的排名完全是网友朋友茶余饭后的个人见解,肯定不能作为参考标准,因为“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通过正史上对人物的形象描述,大家不难看出,历史上的诸葛亮不光身高马大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位颜值很高的美男子。
至于关羽吕布等名将的身高,正史中没有记载,只是说关羽“世之熊虎,敌万人”;并说吕布“弓马娴熟,为世之骁将”,甚至身高2米77的兀突骨完全就是个虚构人物。罗本的演义真的是“大话西游”,夸大成分太多,甭说身高,很多猛将的“英雄事迹”完全被改编的面目全非了,根本不能作为参考标准。
《汉书》卷七十七载,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诸葛孔明的父亲在东汉时期做过泰山郡丞,因此诸葛亮也并非出师表中所说的什么“臣本布衣”,他也算是一位出自官家的后代。但是在诸葛亮8岁时,他父亲不幸去世了,生活原本不易,再加上椿庭病逝,这对诸葛亮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孔明先生自立的比较早,后来就与兄弟姊妹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生活去了,往后又投了刘表。
纵观孔明一生,此人可谓情商智商极高极高,他结交了很多名士。诸葛亮很有眼力劲儿,他与“荆州集团”来往密切。要知道那个年代,大咖大V的加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注力做推背感,一个人很难出名。
诸葛亮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当时荆州有几大豪族:黄氏、蒯氏、蔡氏、庞氏等,诸葛亮与这些家族来往甚密,诸葛亮的岳母便是大豪族蔡讽的女儿,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以及大帅哥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叫蔡瑁,蔡瑁也是刘表的部下,总而言之,这么捣腾下来,诸葛亮还得叫刘表姨夫,诸葛亮还要叫蔡瑁舅舅,另外蔡瑁爵封亭侯,最后病死了,而并非演义中所说的一番反间计之后被曹操所杀。
(新三国诸葛亮影视剧照)
俗话说“长相决定待遇”,诸葛亮不但长得帅,而且还很有眼力劲儿,会来事,也会办事儿,再加上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又长于清谈游说,不久,自己的名望便在这群人中迅速地传播开来。孔明朋友圈的每条说说,水镜先生几乎都要给他点赞加评论,庞德公更是称他为“卧龙”,时人更是唤他为“卧龙先生”。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与刘玄德辗转几次,最后终于晤面成功,孔明对着玄德提出了“隆中对”,其策略主要分为:联孙抗曹稳脚跟,壮大实力占荆州,分兵入蜀立霸业,天下有变图中原。
诸葛亮对着刘备进行的这番论述,可谓有理有据,相比早期鲁肃提出的《榻上策》,卧龙的隆中对更透彻。子敬《榻上策》的第一目标就是“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就已经遭到滑铁卢,但鲁肃的眼光确实非常厉害,他早就参透了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历史格局,可谓战略眼光很是毒辣。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比鲁肃的《榻上策》晚了个七八年,但卧龙的“隆中对”予现在看来,其实更完善更合乎情理。
(三顾茅庐影视剧照)
当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典故,即:“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中这么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这段话说明刘备确实是“主动上访”,但是诸葛亮也太自谦了,开始就张口就来,一句“臣本布衣”,诸葛亮绝不是什么布衣,他爹可是泰山都丞。
再说到三顾茅庐,有别于出师表所论,《魏略》里头说诸葛亮是自己找的刘备,属于自荐,到《三国志》里面又说是刘备找的诸葛亮,简直是相互矛盾,大家不知道该信哪个版本了。而且我看过近代一些学者的论述,大多数人认为诸葛亮自荐的可能性极大,而并非刘备亲门三顾。
不管历史上究竟哪个版本属实,这俩人终归是相见了,罗贯中在演义里头写得更是基情满满,说刘备得到孔明,简直是如鱼得水,张飞关羽也为此嫉妒的不行,俩人开始嫉妒大哥身边的“这潭水”了。就这样,诸葛亮从自己口中的一介布衣,一跃成了刘玄德身边的“水”,俩人自此形影不离,在他年纪轻轻的27岁,就这样帅气的“出道了”……
(三顾茅庐影视剧照)
《三国演义》里头把诸葛亮描述成了一尊“神”,呼风唤雨,借东风、博望坡、烧赤壁、空城计、上方谷等,简直是能夺天地之造化的神人,但是翻开《三国志》等史书,都说诸葛亮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出色政治家,其内政才能跟大才子荀彧不分上下。同时孔明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据说他能写会画,书法作品被王羲之都临摹过。
说到这里,不得不给大家啰嗦几句,三国里面,内政能力最强的人是荀彧和张昭,而恰恰这俩人最容易被大家忽略。史载荀彧的内政能力非常出色,而且他至死都以汉臣自居,这令曹操郁闷了半辈子;而张昭就更不用说了,他不但是位内政高手,还是位经学高手,更是位易学大家,他晚年著了《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毫无疑问是位江南大儒。而且孙策临终前说的是内事外事不决都问张昭,而不是什么外事不决问周瑜。
(荀彧影视剧照)
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军队有方。史书说他“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在他管理下的军队,军纪严明、进退有度。仅从《三国志》里这句就能看出他治军有方:“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另外陈寿在《三国志》里面这么评价诸葛亮:“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从这段文字能够看得出来,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其治国才干可与管、萧二人相媲美。
而刘备去世之后,孔明不断用兵,却被后世批评有穷兵黩武之嫌,《三国志》里的原话是这样的:“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尤其这句“非其所长欤”,可谓一语中的。
《三国志》里面对于诸葛亮还有这样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说明诸葛亮的内政能力一流,而在运兵奇谋方面比较欠缺。
(新三国诸葛亮影视剧照)
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可谓鞭辟入里十分透彻。虽然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不是诸葛亮,但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战略上讲更为具体更为透彻。诸葛亮的贡献主要是提出《隆中对》,他快速促成了孙刘联盟,致使赤壁之战曹孟德完败,这一结果为弱小的刘备集团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罗本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所做的贡献简直是大如重城,属国的每一场胜利几乎都离不开孔明先生的神机妙算,罗贯中恨不得把所有功绩都安到孔明头上,甚至鲁迅读完《三国演义》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用咱们现在的大白话讲就是:这哥们简直牛掰的跟妖怪一样!
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里是这么评价孔明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就是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非常出众,都能和管仲萧何相媲美,至于他的军事才能,着实不算强,后面那句话大家都明白是啥意思。而且刘备入蜀后最“宠信”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诸葛亮和刘关张在一起影视剧照)
说到这儿,又不得不得啵几句。孔明在刘备攻下东川之后,力荐玄德称帝,这就是孔明“应变将略”的毛病体现。大家都知道刘备是个“很虚伪”的人,虽然心里面他非常想称帝,但是拿下东川就称帝,说实话有点操之过急了,并且此时刘玄德的实力远逊于曹操,也小于江东的孙仲谋,孔明此时就嚷嚷着让皇叔称帝,委实不是明智之举。结果刘备避帝而称汉中王,没想到接下来发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其中的荆州,就是个令人十分上头的大问题。
说到荆州,在荆州危难之时,诸葛亮的“应变将略”又旧病复发也。孔明的策略是以攻代守,让关云长带兵攻襄阳,想敲山震虎,慑孙权,击曹操,结果没想到,好家伙,曹孙居然联合了,接下来关羽殡天、荆州沦陷,刘备损失巨惨。但章太炎说这是诸葛孔明“故意的”,他是借东吴之手让关羽彻底下课,至于章大师的这个解释,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懂史的人都知道,荆州是守不住的,只是时间问题。
(诸葛亮和关羽影视剧照)
荆州下课之后,卧龙很是愤怒,他对身高马大的孟达还有刘封等人一顿责怪,搞得刘、孟二人很没面子,这也为后期孟达的造反了埋下了伏笔。卧龙先生这样的地方还有不少,正如《三国志》里面说的“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谓评价十分之准确!
毋管《三国志》怎么描述,又或者罗贯中怎么神话演义,诸葛亮本人,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封圣进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他不但是古代忠臣的典范,更是中国人心里能臣的代表,他的言行德操垂范后世,成了中国人心中的榜样和标杆,后经过历世文人的不断歌颂,诸葛亮成了中国人彻底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可谓高山仰止。这次第,不由得令人感慨一句:噫吁嚱,危呼高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