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与情怀中坚守语文教育(用学习实践成就自己的语文教育)(1)

1

今天,开始阅读由汪智星所著,江西省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过着语文的日子》。完成了《序一:汪智星,智慧之星》(于永正)、《序二 汪智星印象记》(高林生)和第一章《风格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中的《简约中见本色、简约中求本真》(胡助金)、《有境界自成高格》(郑初春)、《“智、真、简”三境课中品特色》(江有庆)、《智慧的教学、务本的课堂》(王文生)、《特级教师汪智星教学风格初探》(何晓明)、《在自我人格塑造中追觅教学风格》(汪智星)的阅读。

记得在阅读本书之前,关注了一下作者汪智星,吓了一跳:1995年师范毕业,现已是小学语文特高级教师。从村小到乡中心小学,到县小到省城南昌,汪智星用自己的过着语文的日子,成就了自己传奇的语文人生。

今天的阅读内容围绕汪智星老师的教学风格(智慧、本真、清简)展开:有于永正老师和高林生老师的推荐序言,也有各位专家同事的精炼概括和介绍,更有作者的心路历程和语文成长的自述总结。在今天的阅读内容中,出现了大量汪老师课例的名称,虽没有对课例内容进行展开,但各位专家在撰文中的推介和肯定使我不由得心向神往,但还是按住心态,慢慢的体会,仔细去感悟这多味的语文人生。

汪智星老师的个人成长经历也是引我关注的一个点,95届的师范毕业生(92级),怎样通过自己的读书和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语文之路。特别是在他的《在自我人格塑造中追觅教学风格》中,以自己的成长和对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感悟关于“农作物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来形成自己的智慧、本真、清简的语文教学风格让我受教不少!

2

今天,接着阅读汪智星所著的《过着语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二章《成长故事:享受语文的幸福》和第三章《经验凝结:留住语文的智慧》的阅读。

在第二章《成长故事:享受语文的幸福》中,作者通过《苦”乐之旅》、《幸福的不归路》、《读书情愫》、《选择拼搏》、《要做就做最好》、《梦,从大山里开始》等文章详细介绍自己的成长之旅和语文人生。在《苦”乐之旅》中,作者坚信苦中作乐的追求读书写作的人生追求和“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的过程是艰苦和痛苦的过程。”在《幸福的不归路》中,主要描述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当头棒喝”及不服输的性格而走上爱上读书、爱上语文的成功与快乐。在《读书情愫》中,作者分享了自己读书人生真正的启蒙在于个人的自驱和内在需求,其实对于我们大多人来说,也是这样,只不过我们往往半途而废了。在《选择拼搏》中,作者回忆到县小时和领导之间的交流,关于拼搏和压力的问题,当压力转变为动力之时,也是我们将要进步的时候,更是需要进一步付出努力和拼搏的时候。在《要做就做最好》中,作者的一副对联说出自己的坚守“三尺讲台,一片沃土,耕耘着未来的憧憬;三寸粉笔,一腔赤忱,描绘出灿烂的黎明”和执著于教科研之路的辛苦付出。在《梦,从大山里开始》中,则是自己成长经历的简要概括:独上“深山”苦励志、弱冠初识“语”滋味、众里寻“梦”千百度、“梦”在灯火阑珊处。

在第三章《经验凝结:留住语文的智慧》中,作者通过《基于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思考》、《基于阅读教学“练写”误区及方略的审视》、《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新课程呼唤创新型语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刍议》的简单总结,概括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在《基于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思考》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语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以及不同文本类型的文本研读、内容选择、学案确定。在《基于阅读教学“练写”误区及方略的审视》中,作者对阅读教学中的“练写”误区(假、空、浅、僵、伪)进行一一指正:安排要巧妙、要充满情趣、要简中求实、要依文而行、要关注积累。在《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和《新课程呼唤创新型语文课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课例《生活是多么广阔》、《草船借箭》、《绿色的卫兵》、《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等强调创新型的语文教师和创新型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发展的必须。在《“自主、合作、探究”刍议》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理解:自主学习时基础,合作学习是桥梁,探究学习时目的,明确在新课程下加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阅读中,汪智星老师关于自己的读书、写作和教育科研之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想起2010年前后在郑州师专培训的郑州名师张贵民(好像也是1992级)成长经历,都会为他们的奋斗和拼搏之路而敬佩。仅仅是敬佩,那也是对自己是稍纵即逝的触动,其实有一点,只要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也是一种进步!

和大家分享文中引用王崧舟老师的一段话共勉:“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的坚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3

今天,接着阅读汪智星所著的《过着语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四章《精品课堂:品味语文的芬芳》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作者通过《<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于永正)》、《<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于永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于永正)》、《它不仅是只高傲的白鹅——<白鹅>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邱成立)》、《<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王文丽)》、《在“去年”与“今年”之间抒写“好朋友”——<去年的树>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徐承芸)》等文章详细介绍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在于永正老师点评的几篇课例中指出:汪智星老师对教材把握得准、理解到位,还把教材处理得好,还能够善待学生,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汪老师的课例中,我们也能发现作者在有效地解读教材:以在对《去年的树》为例,汪老师在反复品读文本后,明确为文章(作者)向读者讲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即文章首句“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随着文脉的推进,汪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体会到,是好朋友,一定要彼此为之坚持,一定要学会欣赏,一定要懂得尊重,一定会为其担心,一定要善于赞美,一定要兑现承诺。这一切,才是“好朋友”的真正内涵。拥有这一切,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好朋友,才算得上是“知己”。在这个课例中,汪老师没有在教学方法、技巧、策略上一味地去追新追异、求活求变,而是自然地沿着作者写作的思路及编者的意图层层深入思考着。我们说,每一个语文老师细致、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编者,引导学生于文本“自然而然”的言语中获得收获,感受平凡的语言文字折射出的不平凡的魅力。

在《习作指导》中,作者通过《<1037>创新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字母组图”习作指导课教学实录》、《领略景观之奇妙——自然景观”习作指导课实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果冻课堂”习作指导课的前后思考》、《<画老师>作文教学实录及反思》、《作文教学需“灵光一闪”——<掌心的秘密>作文指导叙事》、《做绝顶聪明人——“奇异的蔬菜瓜果”作文指导课实录及评析(于永正)》等文章介绍自己在习作教学中实践与探索。说起习作教学,大多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困惑,究其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长期的、单一的单元习作练习,引不起学生丝毫的兴趣。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也就是说,作文没有成为他们喜欢做的事。在作者《将“玩”课进行到底》的教学反思中告诉我们:在作文课上,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课,教师得先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得是一个会“玩”的人。因此,只有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开心地“玩”,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写作文,不怕学生写不好,就怕学生不想写。在语文老师眼里,一个空盒子,一枚锈迹斑斑的硬币,一块陈旧的手表……数学里的现象,生活中的笑料,科幻里的人物……应都能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成为师生同“玩”的对象。在“玩”课理念的进一步领悟,我已经爱上了“玩”课。因为在“玩”课中,我与学生的身心一同愉悦。“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做一件事,喜欢就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且它不需外界力量的推动。正如自己想做一件事,就定能成功地完成。对学生而言,“玩”课是愉悦的,是在快乐中收获成功;对教师而言,“玩”课更是一种追求与责任,我愿将“玩”课进行到底。

看着汪老师的教学实践的案例和反思,再对照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真实自叹不如,特别是近几年来,远离语文课堂,对于语文的教学、思考也越来越少,这样就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和教材、关注阅读(师生共读)才行。

分享一段书中所引的一段话和语文老师共赏: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这是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今天,接着阅读汪智星所著的《过着语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五章《教学反思:思考语文的美丽》的阅读。

今天的所阅读内容集中于汪智星老师对自己的教师案例和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教育是件“针线活”》、《师傅教我解读教材》、《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课后反思》、《想象,创造精彩》、《与“不动学生”道“拜拜”——<将相和>之“完璧归赵”案例教学诊断》、《<匆匆>教学片断及反思》、《反复诵读用心琢磨大胆割舍》和《万校长讲故事》等案例和实践的深入反思,走入语文文本,走入学生内心,落实语文教学于课堂内外。

在《教育是件“针线活”》中,汪老师借助案例作文指导课《健美》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就是教学生说话、读书、作文……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有好的语感,就要有耐心与细心,这份耐心与细心就是崇高的师爱,就是责任感。

在《师傅教我解读教材》中,汪老师分享了向于永正老师请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的收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说得明白点,就是教师先自己解读教材、体验教材,然后于课堂上引领学生重走自己解读、体验教材的过程。语文课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教师先要自己把课文读出感情。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重走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

在《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课后反思》中,作者反思自己对孩子的引导,因为孩子是最富想象力的,他们的想象力则比成年人表现为更丰富。

在《想象,创造精彩》中,汪老师以案例《长征》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诗文,结合自己对诗文的再理解,以“长征是……”写一句话的实践反思: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循循善诱。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写话、练笔,甚至写诗的主动而强烈意识,如果能够时时、天天心中想着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写话、练笔或写诗留出一片天地,学生就会在这块天地间绽放出诗的花朵。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绘就孩子们广阔的诗意天空。

在《与“不动学生”道“拜拜”——<将相和>之“完璧归赵”案例教学诊断》中,汪老师用自己《将相和》的几次教学实践对比反思:要上好课,教师首先得熟读文本,解读文本。只有教师把教材钻出味儿来,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教材品出味儿来。只有这样的解读过程,才能真切地感悟出什么是引导?如何去感悟文本,体验教材?怎样完成“引领学生重走自己解读、体验教材的过程”。

在《<匆匆>教学片断及反思》中,我们看到汪老师对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面向全体,不放过一个差生”的教育实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出感情来,首先教师自已要读出一定的感情”课堂预设的有效落实、“课堂结尾的有效创设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升华,让课文的情感得到延伸”的总结妙用。

在《反复诵读用心琢磨大胆割舍》中,汪老师用《詹天佑》的教学课例感悟启迪我们:课文需要反复诵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出一定的情感,教师必须自己把课文的情感读到位;教材处理需要用心琢磨,琢磨即思考,人只有不断思考,思维才会时刻闪烁着创造的火花;课文需要教师对其全盘考虑,但又需教师对其大胆割舍,课堂上满是“金子”,则显不稀罕,相反,平淡中见“奇崛”,方显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在《万校长讲故事》中,汪老师通过万校长所分享的“一棵树上有十只鸟,有人举枪朝树上开了一枪,打中了一只,请问树上还有几只?”的问题在中国和美国小学的实验,以及自己《乡村四月》的教学反思,引导我们关注中国学生的思考的态度、习惯和方式,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注意平时究竟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态度、习惯,告诉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多元的心智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5

今天,接着阅读汪智星所著的《过着语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六章《散文空间:涂抹语文的色彩》和《后记》的阅读。

今天的所阅读内容集中于汪智星老师在语文教学之余的创作内容。有以人物描写刻画为主的《影响》系列:《大气的舒书记》、《最美王玲湘》、《郑老师》、《说说刘佩芬》、《因为您,我才变》等;有饱含《亲情》的:《母爱如歌》、《中秋送“节”》、《脚下的鞋》、《小小清明馃》、《“古板”的父亲》、《泪忆》等;有《往事》系列:《夜》、《紫色苜蓿》、《柴乐》、《露天电影》、《老家拱桥》、《老家的故事》、《绿洲变“天堂”》、《大冲潭之恋》等。

在《影响》 系列的人物素描中:《大气的舒书记》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心系东湖教育发展、时刻关注并引领一线教职员工发展的舒书记;《最美王玲湘》让我们走进一位痴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探索、实践、思考的语文教研员王玲湘老师;《郑老师》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致力于语文教研、关注语文实践、培养和发掘教学新秀的“汪智星”的“伯乐”郑初春老师;《说说刘佩芬》让我们了解了一位时刻关注学生、时刻关注教职员工和心系东湖教育发展的名校长邮政路小学的刘佩芬校长;《因为您,我才变》则让我们走进一位执著于乡村教育发展、如长兄般指导人生的知己胡主任。

在《亲情》系列中,《母爱如歌》、《中秋送“节”》、《脚下的鞋》和《小小清明馃》都聚焦于殷殷爱子之情的母亲,不论是如歌的母爱、还是中秋节探家之途的满满的“心意”、凝聚着母亲心血的全家人的布鞋、还有那梦中都魂牵梦绕的美味——清明馃,让我们走进一个时刻牵挂儿子又不忍儿子的辛苦操劳、贫困生活中勤俭持家而心地无私善良的母亲。在《“古板”的父亲》中,我们走进一位父爱如山、恪守“身正为范”的教师父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给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泪忆》中,外公外婆对自己成长中的影响是历历在目。

在《往事》系列中,《夜》以一个第三人称“他”的形式,有对女儿和家人的愧疚,介绍了一位执著于语文课堂、执著于读书、执著写作的小学语文教师;《紫色苜蓿》、《柴乐》、《露天电影》、《老家拱桥》和《老家的故事》有对儿时家乡苦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回忆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美丽的苜蓿作为肥料为家乡人民作出贡献,打柴时的嬉戏和顽劣生活的记忆,露天电影为儿时生活带来的美好印记、老家那淳朴、勤劳、善良的乡风民俗。《绿洲变“天堂”》和《大冲潭之恋》则是作者对家乡环境的变化和无穷魅力而抒写的赞歌。

读完本书,回想起汪智星老师的成长,使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考:汪智星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又是他成就了自己的语文人生。因为他执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因为他执著,才能崭露头角并拜入于永正老师门下;因为他执著,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的语文人生。

网上查,汪智星老师的第二本教育专著《汪智星与你相约语文》和第三本《汪智星与本真教育》已出版,抽机会一定要接着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