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应三位好友之邀,前往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参观左氏族人刚修缮建成不久的“左光斗故居”,此行让我震惊不已!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1)

一进入横山村,只见绿树红花与现代建筑相映成趣,田园风光和城市风貌完美交融,一派靓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镶嵌在枞川大地上。穿过铜枞公路,拐入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境内,看到道路两边山林青中泛黄,田野上稻穗已露出金黄的亮色,让我们人还未到,心中便泛起欣喜的愉悦。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2)

一片金黄秋色簇拥的村庄,沿路边连片建设着的一长溜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与美丽的大自然相辅相成,和谐秀美。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3)

即使就是这样普通的小山冲,两边青绿的低矮丘陵相拥着金黄稻田,也是秋光秀丽,景色怡人。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4)

来到“左光斗故居”大门前,我们看到一座新建的大理石牌坊雄壮巍峨,上书“钟鼎名门”,两边分别雕刻着两副楹联:雪月光风在怀袖,白云若雪于襟头(中间)。秋深清见底,雨过碧连空(两侧)。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5)

见我们来此,一位左氏后后人连忙前来向我们介绍,说这两副楹联彰显的是先贤左光斗处世做人的高洁品质与情怀!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6)

我们一行在两位左氏族人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新建成的“左光斗故居”。整座建筑是在左光斗家老屋基上修缮建设的,底座还能看到一些老旧的青砖。只是看到房屋主体的墙壁是用小泥砖砌的,屋顶上用的不是黑色的老式小瓦,而是灰色的水泥瓦,再看看我们脚下踩的也不是老式的青砖匝地,而是特别现代的大理石长条石,我心中顿时就有些不是滋味。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7)

当我们回首再看新建的大牌坊背面精雕细刻龙腾飞舞的各式雕龙,与牌坊中间两根立柱两面石雕精美的四只祥狮,组成一个整体,相德益彰,让我们惊喜。但一看左氏故居原来的两只古老“户对”竟这样无序地放置于此,又让我心中不由地一叹:怎么不将其建到故居大门两边呢?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8)

故居门前小广场边上建有一座“松坡亭”,其亭立柱上刻有楹联:居是乡八百年扶危济困无出其右,处庙堂三十载忠肝义胆为光吾乡。突显的应是左氏家族与左光斗先生的丰功伟绩。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9)

一进故居大门,我们便看到一座左光斗先生的座像安放在正门大厅中间,其背后是其生平经历与贡献的相关介绍。 左光斗( 1575 年 -1625 年),字遗直,一字共之,号苍屿。汉族,明朝桐城(现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成员,担任过内阁大臣,也是史可法的老师。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许多努力,却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而含冤下狱,并被狱卒杀害,享年五十一岁。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据介绍, 位于 枞阳东部的横埠乡,在旧桐城时称为“桐城东乡”。东乡人以尚武闻名皖江沿岸,他们大多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因此,在此地民间关于东乡武林好汉的传说,至今还有很多仍在广泛流传。左光斗就是典型的东乡人个性,尽管他后来进入封建官场,但也并没因此变得圆滑世故, 其个性在与阉党的斗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朝中,他与杨涟都以清正刚直著称,被时人并称 “ 杨左 ” 。 1624 年,杨涟列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公开上疏弹劾,左光斗也亲自草拟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与阉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阉党因此疯狂反扑,向东林党人大开杀戒。左光斗先是惨遭炮烙酷刑,后与杨涟双双惨死狱中。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10)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11)

正厅两侧墙上,分别展出了左光斗的四位哥哥和四位弟弟的画像与生平介绍。个个都是很有成就的学子、官员,凸显地是左家真正“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的门风,让我们看后更加对左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景仰。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12)

据介绍,该故居为徽派四合院建筑,面积约 280 平方米,共包含四个展厅,主要用来介绍、展示左光斗的生平与贡献,宣传他勤俭、廉洁、一心为民的优秀品格。

穿过大厅,我们即进入了故居的四合院当中了。后面一进房子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丹心留在天地间”,门楣上悬挂着前不久刚在这里举办的枞阳作家谢思球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明御史左光斗》首发式的红幅;两边廊沿的立柱上也雕刻有“桃花飞碧血,霜柔聚丹心”的楹联。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13)

回首看看前进后墙上方悬挂的“月映冰心”,与墙上刻印的左光斗“狱中血书十二通”。本想细细看看这个资料,一看到上面刻印的多处竟然连标点符号都放在行首,这可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都不懂,让我立马犹如口中吃了一个粒老鼠屎般翻胃样难受,一眼扫过便掉头走人了。心中更是忿然:这样地辱没祖先,可不应该是左氏“书香门第”的作为啊?!

铜陵市左光斗故居(行走天涯拜谒左光斗故居)(14)

后进大厅正中的山墙上方悬挂着匾额“道古德彰”,正中则是左氏迁居横山的祖先画像,两边是“自学古真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看罢此联,我不禁想起左光斗那幅名对: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其与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这幅名联的基本含义相似。“花鸟一床书”,表明左光斗作为读书人的志趣,但他并不是一个坐在书斋做死学问的书生;“风云三尺剑”,更充分说明他作为一名热血男儿的豪气与斗志。正是因为此,他才会在奸臣弄权、黎民遭殃的时代,担当起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弃书取剑,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为此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据史料记载,在左光斗惨死后,其“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一个家庭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左光斗的父亲左太公在左光斗被官兵押解离乡时,始终神色平静,不改常态,即使后来听到左光斗惨死狱中的消息,虽内心悲痛,也只是“泣下数行而已”。及至第二年,左光斗的冤案得以昭雪,左太公“乃始仰天大恸”,并大笑曰:“吾今可以死矣!”如今, 左太公的墓就葬在横山村朱庄附近的桃花山上。因时间仓促,我们一行就没过去祭拜 左太公了。因左光斗谥号“忠毅”,乡人为纪念这位忠烈刚直的先贤,便将左氏宗祠所在的村更名为“忠毅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将一代名臣与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一行匆匆而来,对 左光斗 忠烈刚直的一生万分感动与敬仰,但 在 离去时 又对其后人建设故居如此没有文化品位,辱没左氏门风而感到深深遗憾!真希望今后建设的一些文化设施不要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让人耻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