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建制当中(地州、盟、市),除了地州市下辖区县(旗)之外还有着388个县级市,这些城市数量远远超出了目前的293个地级市。

而在这些县级市的类型上也是不尽相同,第一种就是普遍存在的“市管市”类型,例如河南郑州下辖的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巩义市;湖北荆州代管的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监利市等等。

全国排行前10的县级城市(全国388个县级城市)(1)

郑州下辖5个县级市概况

第二种就是少量的省直管县级市。主要就是河南的济源市,湖北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等。另外在新疆还存在着11个兵团城市,虽然作为与兵团师级机关合署建制,但同时也是新疆区直管县级市。

第三种就是目前在新疆、内蒙为数不多的地州(盟)下辖县级市。如新疆“五地五州”当中的伊宁市、博乐市、塔城市、阿勒泰市、昌吉市、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阿图什市、和田市等驻地中心城市,以及内蒙的锡林郭勒盟与兴安盟驻地城市锡林浩特市、乌兰浩特市等。

全国排行前10的县级城市(全国388个县级城市)(2)

三种县级市类型

而在目前“强县城”政策明确以后,尤其是在大城市周边的县城未来均将迎来一次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严控撤县(市)设区信号释放之后,不少县级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尴尬。其中尤其是一些被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城市在未来似乎很难定位。

其实在这三种类型的县级城市当中,按照之前的调整规律,基本上也是可以按照这三个方案进行优化。

首先是省直管市。

第一就是河南的济源市。济源的情况其实并不复杂,在与周边洛阳、焦作难以合并的前提下,济源完全可以直接升格为地级市;因为在目前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厅级)与济源市(县级)合署挂牌的建制里,济源已经在享受和行使着地级市的待遇和相应权限。

第二就是湖北的天门、仙桃与潜江市。虽然属于县级市,但是在湖北省内三地均享受副地级待遇与行使地级城市的权限;但是3个县级市均直接升格为地级市似乎较难,而且三地总面积加起来也没有相邻的孝感、荆州、荆门大。因此,按照坊间多年来的建议,3市合并成1个地级市才是最佳方案。

全国排行前10的县级城市(全国388个县级城市)(3)

天门、仙桃、潜江概况

其次是地州(盟)管市。

这个类型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已经有着最为成熟的做法,其中尤其是以撤地(盟)设市最为明显。例如在最近几年调整的西藏林芝、日喀则、昌都、山南与那曲市,内蒙的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巴彦淖尔与乌兰察布市等等均是在地区(盟)的基础上建市的;而之前所在的中心县级城市也相应改为了城市区。

在目前全国仅存的7个地区当中,其中新疆五地已有撤地建市的方案,即撤销喀什、和田、阿克苏、塔城、阿勒泰地区设立5个同名的地级市,而随之5个中心县级市(喀什市、和田市、阿克苏市、塔城市与阿勒泰市)也将会变成新的地级市下辖区;例如像拟定的县级喀什市改为噶尔区、和田市改为玉都区、阿克苏市改为姑墨区等等。

全国排行前10的县级城市(全国388个县级城市)(4)

地级喀什市的调整方案

另外还有就是全国现存的20个州府城市(部分驻地为县城),因为民族自治州目前还没有调整的先例(除海南建省时1例外),所以这些县级市还将继续担任州府中心城市的重要角色。

最后就是“市管市”类型。

这一种最为特殊,也是前一个时期各地陆续调整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像临近中心城市的一些县级市不少被改为了区。如推进较快的山东胶南市、兖州市、文登市、章丘市、即墨市都是由“市”改为了“城市下辖区”。

在这样一种“小市”进城,“大市”变大的现象当中,例如济南、成都等等均是近几年的受益者。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就是重庆市,在近几年陆续县(市)改区进程中,诸如江津市、南川市、合川市、永川市等等均是“改头换面”撤市设区进入到了重庆主城。

全国排行前10的县级城市(全国388个县级城市)(5)

青岛下辖区县情况

还有像前面提到的郑州,在多年计划的新郑市与荥阳市设区直到最近被叫停之后仍无进展,由此在过去一轮“强省会”热潮当中郑州也是与合肥、长沙等同为抱憾的城市。

因此说,像此类“市管市”的现象最为复杂也是数量最多的。而在严控撤县(市)设区的背景之下,例如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县级市除了继续争取设区外,另外一个就是争取由省直管。而且,目前省直管县在各地也是一个积极尝试的有效途径,如果未来除去大城市周边的少数县级市以外,其他所有的县级城市均由省直管,不仅减少了行政层次,而且还能大大提升县级市的中心城市地位,以此逐步形成大城市中心下面的多个“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