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供暖系统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水管上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又称温控阀、恒温器等),实现室内温度自动调控。它是一种自力式调节控制阀,具有感受室内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室温对系统流量进行自力式调节的特性,用户可根据对室温高低的要求调节并设定室温。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对室内温度进行恒温控制时,可有效利用室内“自由热”、消除供暖系统的垂直失调,从而达到节省室内供热量的目的。恒温控制阀的最大设定温度不应大于28℃,最小设定温度范围应为5~16℃,工作介质温度4~95℃,工作介质额定压力不应低于1.0MPa(摘自GB/T29414-2012)。为避免恒温控制阀堵塞造成大面积泄水检修,恒温阀须具备防冻设定和带水带压清堵或更换阀芯的功能,否则为不合格产品。注:三版:调节温度8~28℃,最大压力为1.0MPa。最大压差为0.1MPa。

恒温控制阀的核心部件是温包,温包内置式恒温控制阀应水平安装(即与散热器支管平行),暗装或有罩的散热器应匹配温包外置式恒温控制阀(传感器远程长度可达8m)。《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后文简称GB50411)第9.2.6条规定:明装散热器恒温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恒温阀阀头应水平安装并远离发热体,且不应被散热器、窗帘或其他障碍物遮挡;暗装散热器恒温阀的外置式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且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上。

恒温控制阀根据阀头分为三类,温包内置式的感温包在阀头内部,可与阀体直接连接,如图1.9-10a;温包外置式的温包独立外置,温度设定器和执行器一体构造,二者通过毛细管连接,如图1.9-10b;远程调控式的温包与温度设定器成一体并外置,通过毛细管与执行器连接,如图1.9-10c。恒温控制阀阀体按公称直径可分为DN10、DN15、DN20、DN25;按阀体连接形式可分为角形连接、直通连接和其他连接(三通连接、H型连接、散热器内置型等);按阀体功能可分为预设定阻力式和非预设定阻力式。

自动恒温阀拆卸图解(恒温控制阀)(1)

选型时,应通过恒温控制阀的流量和压差选择其规格,一般可按接管公称直径直接选择恒温控制阀口径,然后校核计算通过恒温控制阀的压降,计算公式如下:

Kv=G/(△P)0.5 卓旗式1.9-32(三版式1.8-24)

式中,Kv为阀门阻力系数,由生产厂家提供;

G为通过流量,m3/h;

P阀前后压差,MPa。

恒温控制阀按照阻力大小可分为高阻和低阻恒温阀。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两通阀(直通型、角型)和三通阀,两通恒温阀根据是否具备流通能力预设功能还可以分为预设定型和非预设定型。两通非预设定型恒温阀和三通恒温阀的阻力低,流通能力较大,主要应用于单管跨越式系统;两通预设定型恒温阀阻力大,主要应用于双管系统,可减轻垂直失调。三通恒温阀价格较高,安装也较两通恒温阀繁琐。

GB50736第7.2.2条规定:1)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高阻恒温控制阀;超过5层的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2)单管跨越式系统应采用低阻力两通或三通恒温控制阀。针对室温调控,GB50189第4.5.6条也强调,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散热器及辐射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通断时间面积法进行分户热计量时,户内室温的总体调节是靠设置在户内系统总管上的电动阀通断控制实现的,不能在散热器上设置恒温控制阀。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