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宦官”误读

关于“宦”字的意思,本来不是指的“阉割”之意。所以“宦官”二字,亦不是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在《四书》《五经》的《五经》中,中间有一部叫作《礼记》。《礼记.曲礼》中的有一句话:“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这里的“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宦官为什么被阉(从什么时候开始)(1)

一定要知道古代的学校与现代学校概念上是全然不同的。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识文断字,古代的学校则不是这样。古代的学校也分为大学、小学,小学,只是传授一些传统浅显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如待客之道之类。或者是一些粗浅的生活常识,类似于现代扫盲。

大学,则是专门传授诗、书、礼、乐方面的知识。

古人关于“宦”字也有不同解释,或是学,或是仕;其实两者就是一件事。因为在古代就提倡学而优则仕,做官就需要一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某些特定事情的机构,相当于培训机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是学。

所以,“宦”既是学,也是仕,也是养

而宦官最初也不是太监,首先在春秋战国期,贵族所养的门客也叫“舍人”,《史记》的《吕不韦列传》中,就有一句:“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这的是一个动词,就是要去他家里做门客的意思,同时也称为舍人。

宦官为什么被阉(从什么时候开始)(2)

这种在贵族家里做舍人的,都谓之为“宦”。所以“宦”字又有另一个解释“养”。而“养”字又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一是:他们是主人的食客,靠他们的主人养活自己,象毛遂就是食客,这就称之为“养”。另一方面:他们是以奉养他们的主人为职务,为主人服务,也可能称之为“养”。

这样的门客或舍人,皇帝门下也是会有的,这便是所谓“宦官”。如:中常侍即宦官之一。在前汉时,宦官不一定都用阉割过的人。

到后汉光武帝之后,才用阉割之人

《后汉书·宦者列传序》说“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到汉光武帝之后,才开始专用阉割之人。

另一个问题,这些阉割过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刑”字是怎样解释?

一般解释:“刑”字是惩罚的意思,把人关起来,不让他自由,也是刑的一种。而古代的“刑”字,却有不同的意思。必须是伤害人的肉体,使之成为不能愈合的创伤,就可以称之为“刑”。

宦官为什么被阉(从什么时候开始)(3)

所以古代有所谓“五刑”,都是伤害人的肉体的,那就是墨、劓、剕、宫和大辟。墨就是在脸上刺字,看过水浒传,林冲、宋江那样就是吧;劓是割去鼻子,在大秦帝里,太子的老师就是被商鞅处之于劓,把鼻子割掉了;剕:亦作膑是截去足趾,孙膑就是被 截去了膝盖;宫对男子是阉割。司马迁就是被汉武帝用了宫刑;大辟是杀头,这是取人的性命。

根据《周礼》记载,所受过各种刑罚的人,只能做特定事情。而其中受过宫刑的人,指定要做的事情只能是“守内”,也称这“内侍”。因为古代的贵族,害怕自己的妻妾和与“内待”私通,所以,安排在内室里工作的必须要用阉割过的人。

宦官为什么被阉(从什么时候开始)(4)

到后来,就有一种下贱之人,本来受过宫刑,但是希望到贵族的内室里去服役,所以就自行阉割,以为进身之阶了,《九品芝麻官》电影里的来福,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阉了,但是没有人要,当不了太监。

然据《后汉书·宦者列传序》里记载,那个时候的宫中所使用的宦者,大多数是以自行阉割净身为主。所以后汉时的宦官,就专门使用这种人。从那以后,“宦官”二字,遂成为此种人的专有名称,从失其原来的本义了。

皇帝为什么喜欢宦官?

皇帝为什么会相信宦官呢?在历史上,有少数皇帝是因其性多疑忌,总以为朝臣都要结党营私;

只有宦官是被关闭在宫里,很少和外人交接,她们结党比较困难一点;而再加上宦官是没有家室的,营私之念可能会淡泊些;所以皇帝宁愿相信他的。

宦官为什么被阉(从什么时候开始)(5)

要知知自古以来的皇帝,昏庸愚蠢的多,贤明的非常少。因为个人的知识,大多数是从受教育得来的。这里的教育,也是指一切环境足以使他们受其影响的。

如此说来,皇帝所受的教育,除了读书,生活环境可谓一点都不好。因为他终年被关闭于深宫之中,寻常人所接触到、足以增益知识的事情他都无法接触,皇帝小时候谁都接触不到,只能接触宦官,像刘禅在深宫中长大,刘备整天在外面打仗、处理公务,他能接触的估计也只有黄皓了,所以,执政以后,与黄皓的关系也特别好。以至于姜维都躲得远远的,实在是惹不起,就算是诸葛亮要杀黄皓时,刘禅都会给黄皓求情,可见这感情得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