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我们读了这首诗,可以知道赤壁之战和二乔之间有联系,我们知道大乔嫁给了孙策,二乔嫁给了周瑜,大乔和二乔和曹操和赤壁之战又是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当时曹操打败袁绍,听从谋士的建议,在邺西建铜雀台,在当时也是为了统治所用,练兵场地,又是官员交流文化和娱乐的地方,曹操也是完全为自己打算,因为汉献帝那个时候权利逐渐衰退,大权慢慢独揽在曹操手里,一个建铜雀台名义上是为汉王,其实另有打算,主要是提高自己的威望,为自己建功立业做打算,那他到底有没有春宫锁二娇呢?根据历史的记载,他曾经说过这句话,曹操曰:“我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安乐晚年,此生无恨矣”我们都知道曹操好色,特别好喜人妻,这个想法当时也许是有的。
但他修铜雀台的真正目的是不是专为锁二娇而修呢?大家请看我以下分析了解事情的真相。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在建安二十一年(216)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据《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可见铜雀三台的宏伟,三台因为位于城中高出,所以也用来当做军事指挥之所还可以储存战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时的调配。
实际上铜雀台并不只是一座,而是包括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而且这里并不如一个简单的会所一样,来这里的大多是卖艺不卖身的...史称——邺三台。
铜雀台就此成为了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而那首气坏了周瑜,坑了曹操的铜雀台赋里写的内容,其实是:不同版本,
《三国志》版曹植书
引《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裴松之注收录的《铜雀台赋》,其中因为这样一句话让铜雀台赋更为出名,就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广为流传曹植的《铜雀台赋》一个版本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三国志》版曹植书
引《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裴松之注收录的《铜雀台赋》其中一版本并无有这句话,“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其中有一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之夕与共”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为后人自行添加修撰。
曹植的铜雀台赋里面,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这里的二桥指的是东西两桥相对,在古代“桥”和“乔”是通用,所以这里曹植写的桥,当然没有“大乔,”和“小乔”的用意,儿子给父亲写赋,不可能写他父亲大小乔的关系,再说据历史资料也无考证曹操当时见过或者认识大小乔,如果说听说大小乔漂亮,什么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貌,这个还是在清理之中的,因为曹操好色,对于东吴有这两个赛貂蝉的美女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
后来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之夕与共”并不是曹植的铜雀台赋里面的内容,这个是诸葛亮在抗曹联吴的时候,三国演义里面杜撰的,也就是诸葛亮改了铜雀台的这句话,所以就产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诸葛亮用的激将法,本来铜雀台的桥不是乔,混淆视听,古代乔和桥通用,利用周瑜心情浮躁,激怒他共同抗曹的故事。你想东吴像周瑜和孙策,岂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本来还犹豫要不要对抗曹操,能不能抵挡住曹操的百万大军,在诸葛亮的激将法和智谋下,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决雌雄。
关于曹操铜雀台锁二乔的事情,并无真实历史依据可查,如果说曹操打着铜雀台锁二乔的名义,到时有些可信,因为曹操本来就是奸诈阴险的政治家,会玩弄手段,他其实是令有一番自己的目的,真实意图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威望,想一统天下,迷信邪术说的天意才如此大张旗鼓建这个铜雀台。当然里面美女如云,除自己享受,也为了自己的权力中心,拉拢人才。
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留言评论点赞转发支持!也欢迎发表你们的看法和高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