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海洛因类毒品产地。它与中东的金新月地区,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

金三角地区地处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因泰国政府在交界点竖立了一块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而得名。由于拥有亚热带充足的光照和肥沃的土地,金三角的地区非常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

金三角发展成世界性(金三角发展成世界性)(1)

(金三角区位图)

那么,为什么金三角不种植农作物,却偏偏会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毒窝呢?

金三角最早种植鸦片,是在英国殖民时期。

18世纪,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上霸权,开始对东南亚一带进行殖民统治。为了掠夺殖民地财富,控制殖民地百姓,英国向缅甸、印度等国家输入了大量的鸦片。一开始,英国人将印度作为鸦片生产基地。但由于印度的鸦片产量较低,再加上运输起来过于劳神费力,英国便开始在东南亚寻找新的鸦片生产基地。

在经过多地考察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的金三角地区,最终被英国人选中。英国人向当地居民提供了罂粟种子和种植方法,等罂粟长成后,通过极低的价格进行回收。之后再将大量成品鸦片,销售到东南亚各国去。

到了后来,英国干脆在金三角当地找到各方势力作为代理人。他们将鸦片的利润分给各方势力,让他们来负责组织监管从种植到提炼的各项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英国人达到了一种坐享其成的状态。而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种植,也渐渐形成了固定的产业结构。

二战之后,英国放弃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因而也无法再掌控金三角地区。而鸦片种植合法与否,就成为了泰国、缅甸、老挝三国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

由于鸦片是金三角地区人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三国政府在一开始并没有采取强制性的管控手段。金三角的鸦片仍然是该种的种,该卖的卖。

金三角发展成世界性(金三角发展成世界性)(2)

(制鸦片的罂粟)

不久后,联合国发布公文,要求世界各国禁止种植鸦片。三国政府才开始象征性地采取了一些管控措施,但力度仍然不大。

比如老挝的经济水平一直比较落后,老挝政府必须要通过输出鸦片,才能维持国家的经济稳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挝虽然喊着禁止鸦片的口号,但国内的法律却依然准许鸦片种植。

而缅甸则是陷入了连年的战乱中,根本无暇禁止鸦片。再加上鸦片的利益实在惊人,缅甸军队需要鸦片收入来维持军费开支,因而缅甸也没有对鸦片采取实质性的打击。

相比于老挝和缅甸,泰国的情况要好一些。泰国政府明文禁止种植鸦片,也曾经对鸦片产业链进行过打击。但由于后来涉及的政府官员过多,泰国对鸦片的打击也进入了一种敷衍的状态。

在三国政府放任的态度下,金三角地区渐渐出现了一批靠鸦片起家的地方军阀。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坤沙集团。

在上世纪80年代,坤沙集团占据了整个金三角贸易总量的八成。而坤沙本人,甚至还高调地宣布成立了“掸邦共和国”。其手下的一众土匪弟兄,也成为了“共和国”中的高官。

金三角发展成世界性(金三角发展成世界性)(3)

(坤沙集团创始人)

由于金三角地处三国交界,并且地形相当复杂,因此坤沙集团在种植鸦片之余,也会干一些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勾当。尽管曾多次遭到政府军的围剿,但坤沙集团仍是无恶不作。

到了90年代,各国政府对坤沙集团的打击力度开始加强。最终坤沙在1996年带领武装向政府投降。

随着坤沙的倒台,金三角的毒品种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然具有较大的规模。

到2005年,三国政府均对外宣称,金三角地区已经大面积停止罂粟种植,转而开始种植蔬菜和甘蔗。

但根据联合国毒品办公室公布的《2014东南亚鸦片调查报告》来看,缅甸和老挝境内的鸦片种植,仍然是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中。

鸦片问题之所以始终无法解决,主要是由于其中牵涉到了太多复杂的问题。而最核心的一项就是利益。

尽管后来,金三角三国都明确规定了禁止种植鸦片。但政府下达的政策,却并不一定能够在当地执行。比如惯常出现的,毒枭与官员勾结的问题,就一直是让各地政府头疼的问题。

更何况鸦片的利益之大,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都无法忽略的程度。比如老挝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参考资料:《这就是坤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