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回说起

《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是孔子称赞弟子颜回的话。他前后两次说到“贤哉,回也”,还特意使用主谓倒装句式,以强调颜回的“贤”。那么,颜回“贤”在何处?是不是因为他穷呢?

孔子谈义(吃粗饭喝冷水孔子却乐在其中)(1)

孔子雕像


1

穷只是事实而已

颜回穷不穷?穷!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就是他的生活。“箪”是古代盛饭的竹器,“瓢”是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吃饭用箪,喝水用瓢,器具简陋,质量不高,数量还少;住在陋巷,一副贫民之象。

这是不是颜回的修行成果呢?他跟随孔子学习修身,最终的目标难道就是让自己过上贫穷的日子吗?很显然这是非常反人类的想法,我们不可能这么想,颜回也不可能这么想,孔子也不可能这么教。穷只是一种生活事实而已。


2

颜回“贤”在何处?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孔子先给了一种客观事实,然后将一般人与颜回做了对比。“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般人不堪忍受这种生活带来的忧虑,而颜回却始终快乐如一。这里用“不改”二字形容颜回,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它要说的意思不论贫,不论富,颜回都会“不改其乐”。因此,颜回的快乐不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内心来决定的。

那么颜回为什么而快乐呢?

很显然不是因为物质财富,而是因为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就是儒家之道。孔子之所以称赞颜回“贤”,就是因为他坚守了这种“道”,即使在贫穷的时候,此即为“安贫乐道”。

孔子谈义(吃粗饭喝冷水孔子却乐在其中)(2)

颜回像


3

孔子是不是反对富贵?

孔子并不反对富贵,并不反对获取财富,但是获得财富的手段必须正当。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曾经说过,富贵如果可以求取,即使做拿着马鞭赶车的人,我也愿意去。但是如果不可以求取,就做我喜欢做的事。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求取富贵,什么时候又不能求取呢?这取决于获取的手段是否符合儒家之道。符合儒家之道,就是可以求取的富贵;如果不符合儒家之道,就是不能求取的富贵。

回到颜回身上,颜回为什么不积极求取富贵,而安于贫困呢?很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当时那个乱世,求取富贵的手段不符合儒家之道。他遵循了老师的教诲。

4

所谓“儒家之道”指什么?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从这两则《论语》中,我们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则孔子说,我吃粗饭,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也是很快乐的。不符合道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会有任何留恋。

很显然,颜回确实是受了孔子的影响,坚决地贯彻了老师所授之道,成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当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是非常悲伤的,他连呼:“噫!天丧予!天丧予!”他觉得是老天爷在要他的命。其他弟子看不过去,说他太过悲痛了,他还反问:“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意思是,我悲痛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痛,我还能为谁悲痛呢?他是非常在乎这个弟子的。他后来非常可惜地说道:“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他觉得颜回是非常好学的人,不会迁怒于别人,也不会重犯错误。只不过很不幸短命去世了,现在再也没有好学的人了。

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颜回“贤”,有两点:一、能安贫乐道,不于不义之中求取富贵;二、好学,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些都属于“儒家之道”。

孔子谈义(吃粗饭喝冷水孔子却乐在其中)(3)

《论语》

第二则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是不会享有的;贫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手段是不会去掉它们的。君子失去了仁,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连吃一顿饭都不会违背仁,慌忙之间也不会,受尽磨难也不会。

这里孔子将儒家之道细化为“仁”。“仁”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9次,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其中105次是作为孔子的道德标准出现的。可见“仁”是孔子极其看中的一种道德,是儒家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仁义是求取富贵的前提

由以上可知,孔子主张在求取富贵时要采取正当手段,所谓采取正当手段就是要符合儒家之道,具体说就是要遵守“仁义”的原则。儒家将“富贵”牢牢地锁死在了“仁义”的牢笼之中。由此可见,儒家并不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而是“仁义”。

颜回之所以能被孔子赞为“贤”,就是因为他在贫贱之中坚守了“仁义”。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生理的需要,他首先必须抵御来自富贵的诱惑,这很艰难。其次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从上而下,没有人待见儒家的大道,孔子才成了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人物。大多数人是不遵守儒家的“仁义”原则的,为求取富贵而不择手段。颜回还必须抵御从众心理的压力,抵御来自社会风气的影响。这就更难了。但他做到了,这就是他被老师孔子看重的原因。

孔子谈义(吃粗饭喝冷水孔子却乐在其中)(4)

文化传承


结束语

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儒家高高举起了“仁义”的大旗,将“富贵”置于其后。这就避免了“富贵”如猛虎一样,吞噬人的良心道德。这种观念,放在当下社会,并不过时,反而很有些对症下药的味道。为富不仁,为官不义,这样的事在今天并没有断绝,我们在依靠严明法治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了仁义道德这面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