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辖12个省辖市其中,就县级宜城市来说,简称宜,人口超60万,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在历史上,该地区于西汉初期建县,因为一条河流而得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湖北省人口过百万县有几个?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省人口过百万县有几个(湖北省一县级市)

湖北省人口过百万县有几个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辖12个省辖市。其中,就县级宜城市来说,简称宜,人口超60万,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在历史上,该地区于西汉初期建县,因为一条河流而得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宜城市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在地理位置上,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53公里,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宜城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形变化有规律,当地称为“三山两水五分田”格局,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开。。就县级宜城市的历史来说,早在西周时期,该地区是若、罗、鄢三个诸侯国的疆域。春秋战国时期,今湖北省宜城市一带属于楚国的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襄阳市宜城市一带分属己、若、鄢三县,属南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也即西汉初期,将鄢县改为宜城县。就宜城县这一地名,因境内西部蛮河(又名蛮水)而得名。蛮河古时又名夷水。“夷”“宜”谐音,宜城即夷水城之意,属于因为一条河流而命名的地名。由此,就该地区来说,自西汉初期建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时期,宜城县属荆州南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宜城市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

南朝宋时期,废宜城县,设立华山县,该地区属之。南朝梁时期,将华山县改为,率道县。西魏时期,改为汉南县。由此,在南北朝时期,今县级宜城市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该地区属襄阳郡这一建制。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省汉南县入率道县,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改率道县为宜城县,也即恢复了宜城县这一建制。宋朝这一历史阶段,宜城县属襄阳府。

最后,元朝建立后,设立襄阳路,宜城县属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该襄阳路为襄阳府,宜城县属之。清朝康熙年间,分湖广行省为湖南省、湖北省,宜城县属湖北省襄阳府。到了1914年,宜城县属襄阳道。1928年,宜城县直属于湖北省。1970年,宜城县属襄阳地区。1983年,宜城县属襄樊市。1994年6月,撤销宜城县,设立县级宜城市,由襄樊市代管。如今,县级宜城市直属于湖北省,由地级襄阳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县级宜城市总面积达211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1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