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的暖和,仿佛一夕之间。这几天腾腾上升的温度,逼近三十。想着要去看白玉兰,却看到了一地落花,白玉兰已经开过了。

一眼望过去,前几天饱鼓的柳枝儿,一水儿换上了新绿衣服。潋滟水光中,绿柳扶风,炫耀似的晃来晃去。黑天鹅与鸭子,迷糊了。它们分不清水里的柳枝不过是影儿,以为有了新奇,一个猛子连着一个猛子往下扎,想捞起什么。看它们傻傻地追寻,想起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当年万里觅封侯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1)

垂杨不断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清人江沆的诗,是不是瘦西湖最早的命名,我不知道。因了“瘦”,占了“秀”,倒是三十六西湖中的独一无二了。

站在虹桥看,春光中的瘦西湖,风姿绰约如刚刚睡醒的美人。碧水是她的眸子,垂柳是她的新装。风过处,柳丝飘荡,像不像上好丝绸的熨帖?想不出,“春睡美人”看到满眼青绿的柳,却是如何感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有雨的天气,景色优美。晴朗的日子,风光秀丽。着了新装的杨柳,随风摇曳。心上人踏着节奏款款而来,应和着柳枝摇摆。有情吗?没情吗?“春风杨柳万千条”,焉能无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2)

停舟一刻

柳者,留也。王昌龄一首《闺怨》,用杨柳春色,衬托出一个傻傻缺心眼的小少妇。短短二十八个字,写景、抒情、心理活动,全部照顾到。大家的手法,不同寻常。可是,要是没有柳色渲染,绝没有这样的效果。“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光留不住,征人回不来。能不能封妻荫子尚不能知,大好时光却一去不回了。透过诗人描写,盛装上楼观景的少妇,在看到道路尽头忽然冒出的杨柳新枝,瞬间崩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男人的事,女人不需要这些。

南京的章台柳,赫赫有名。西安的灞桥柳,声名遐迩。扬州的柳,独有温婉的柔情,从隋唐一直飘然到今朝。它们看到了隋炀帝的巍巍赫赫,也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江河日下。哪一棵树,或许被诗仙依靠过;哪一丝柳,可能被多情的“小杜”看了一眼又一眼。在二十四桥畔听箫的杜郎,会不会躲在柳树的影里?

当年万里觅封侯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3)

杨柳如丝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绿柳飘拂日,春光烂漫时。不需要太长时间,轰轰烈烈的春花,接踵而至。桃花因了柳色,愈发娇艳。梨花在垂柳映衬里,洁白如雪。这些年璀璨的樱花,会热烈地绽放,也会轰然地离去。只有柳树,保留了不变的颜色和风度,一如千年。柳者,留也。

“天下伤心处,牢牢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一定是北方的春天,昂扬向上的柳,断没有垂柳的风姿,却有一样的心。长亭短亭的执手泪眼,不只是情人的相思、情人的泪,还有柳树故意不绿的深情。

不知道,大漠深处的沙柳,此刻是不是也绿了春光?那里少了水的滋润,多了风沙砥砺。强劲的根系和蓬松的外形,小小灌木不同于杨柳高大的躯干。但是,那一抹令人欣慰的绿色,却是沙漠里最养眼的风景。

当年万里觅封侯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4)

溪桥柳细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对榫了此刻季节。瘦西湖的湖上梅林,远看依旧乱花迷离,近看却已经凋落近半。环绕着梅林的小溪边,柳树更加抢眼。新生的生命,再不济也比颓圮的凋零令人欣喜。当年六一居士客居“悦宾楼”时,是升还是贬?

按照下文推断,十有八九不是升迁。他在扬州时间不长,留下纵情欢乐,坐花载月佳话时,也是贬官。那一次他知道不过是做做样子,丝毫不为前程担心。这首《踏莎行》,却“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未来不可期也。

柳绿了,一半春天已归去。都知道王安石诗文俱佳。他儿子王雱的诗词,几乎没见过。这两天乱翻书,看到王雱这首《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甚是欢喜。“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当年万里觅封侯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5)

章台柳

居然在这首词里,我找到了共情。柳树年年绿,留不住的何止是时光。想留的,必定留不下来,才有了那么多的离愁别恨,那么多的缠绵悱恻。

“多少事,从来急。”能留什么算什么,留不下来,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