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苹果、发布了 iOS 13.4 的第三个测试版系统,新系统虽然并没有带来什么亮眼的功能,但 iOS 13.4 的系统固件代码中,发现了一个名为 OS Recovery 的新功能。
翻译过来就叫做「操作系统恢复」,和 Mac 上的 Internet Recovery 网络恢复功能一样,意思就是不需要通过连接电脑,iPhone 本身就可以恢复 iOS 固件,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刷机」。
大家也不用再通过 iTunes 或爱思助手等软件来恢复系统固件,真的省了不少事。
照这么发展下去,说不好过几年,iPhone 就成了「真·砖头」,别想在手机上找到一个洞。
仔细想想也是,这都 2020 年了,智能机也该来一次「大变」。
其实砍去 3.5mm 耳机孔就是个开始,无论安卓还是苹果,都在慢慢的推进「无线化、无孔化」。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砍掉 3.5mm 耳机孔
从 iPhone 7 开始,苹果就砍掉了 3.5mm 耳机孔,而这场由 iPhone 带头的「取消耳机孔」革命,到现在已经四年之久,越来越多的安卓机也开始纷纷效仿。
不过当时,苹果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AirPods」。
当初确实很多人不看到,但直到现在,AirPods 已经占领了无线耳机市场一大半的份额。
安卓厂商也不甘落后,不仅是推出的自家的无线蓝牙耳机,甚至是还搞一个反向充电,手机能互冲,蓝牙耳机也可以。
哎妹:还学会抢答了~
其实最初吃这口螃蟹的,是索尼爱立信,官方宣传说是「为了提升音质」。
2011 年,OPPO 的第一代 Find 系列——OPPO Find,就干掉了 3.5mm 耳机接口。
到了 2016 年初,传言 iPhone7 也要取消耳机接口,为了赶在苹果前面,乐视手机二话不说就砍掉耳机接口,还推出个新的音频模式——CDLA(虽然现在凉透了)。
只不过当时,碍于品牌影响力、技术能力等因素,这件事一直不冷不热,后来 iPhone7 和 AirPods 的面市,也算正式开启了「取消耳机孔」和「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大门。
在网上总会看到有人问「为啥要取消耳机孔,不是增加我们的成本么?」
实际上,手机取消耳机孔,更多的是未来的手机和耳机的发展考虑。
现如今手机已不像从前,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每个品牌都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性价比,技术革新不断加速。
如果你想让手机 3.5mm 耳机孔输出高品质声源,那么就需要更好的音频模块,要是增添 HiFi 一类的音质模块,就大大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那么购买成本也会提高。
而要是取消耳机孔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手机成本,更可以增加无线耳机的需求,通过卖蓝牙耳机来提高用户粘性,从而提高利润。
再有一点就是无线耳机的未来趋势,现在耳机也算是「物联网」不可或缺的一个入口,无论是降噪、音质还是智能语音,耳机内部必须有相应的调解设计。而未来耳机作为各个独立终端设备之间的枢纽,自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真·蓝牙无线耳机」也是在为未来耳机的进化做准备。
最后其实也是在为手机的未来发展做铺垫,新技术发起的革命一定要比旧技术好许多,只有取代前者,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irPods 的体验比之前的有线耳机好上不少,同时还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不是双赢么?
如果技术不够成熟还拿出来现眼,那不是等着被喷么?
说到底,都是在督促各个品牌提升自己的技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接口无线化
就像我之前说的,手机无线化是一个大趋势,尤其是现在无线充电的发展势头这么「凶猛」,在未来,去掉电源线肯定是少不了的。
而目前,大家比较能接受的方案那就是「接触式无线充电」
把手机放在一个无线充电板上就可以了,真正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
说到这个事,那就跟苹果没啥关系了。
比较早的算是 2009 年发布的 palm pre,如果要体验无线充电,还需要加一个线圈特质后壳,功率达到了 5W 后,对于充满 1150mAh 的电池来说,需要将近 2 个小时。
到了 2012 年,谷歌 Nexus4 和诺基亚 Lumia920,也开始支持 5W 的无线充电功率,但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这也只是一个「口嗨演示」,日常使用根本没戏...
于是在 2015 年,基于 Qi 标准的三星 Galaxy S6 系列发布,将无线充电的功率提升到了10W,这时大家才开始认识到无线充电的实用性。
真正的高潮,算是 2017 年苹果发布 iPhoneX ,支持 7.5W 无线充电,这时才算是打开了整个无线充电行业的市场。
到现在,无线充电也算是主流旗舰机的标配了,可能过不了几年,连入门机型都会配备这个功能。
功率也随着技术的进步慢慢增加,甚至今年发布的小米10 系列,已经实现了 30W 无线闪充。
那么有同学会问「都这么多年了,无线技术发展的有些慢呀」
其实这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了,像是输入功率、转换效率和散热等等,都需要去解决。
要想电池充的快,首先是源头输入就要给的多,然后确保实际的转化要高。
说起来很简单,可现实很残酷,发热是制约目前电子产品性能发挥的一大要素,充电这个环节也不例外,只有解决好散热问题才能保证能量的转化效率和快充的安全性。
比如 vivo 提供了双通路的无线充电新方案,把两个电荷泵 IC 分别放在了主板和副板上,系统把输入手机的电流自由分配给两个电荷泵中的其中一个,哪里温度低就把更大的电流分担的,从而变相的控制了热量的产生。
以至于后来还有在充电底座里,内置独立风扇的,这都是为了更安全的输入和输出。
那么大家这个问题上,下了这么多功夫,不是单纯的为了「取消接口」,而是想慢慢的向「无孔」上发展。
像是 2019 年发布的魅族 Zero,砍掉实体充电口和耳机后,直接变成了「真·无孔手机」,后来还有 vivo APEX 2019,也是为了实现手机无线化,把机身所有接口都去掉。
虽然这些都是概念机,但却告诉我们了「手机无线化」的未来,就连苹果现在也有想搞「无孔 iPhone」的意思,说不好再过几年咱们都能隔空充电了。
所以说,无线充电技术在今后,肯定是能源传输的发展一个过程,虽然目前技术的刚刚兴起,还存在着类似于传输距离不够远、充电不方便、转换效率低从而发热等问题,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那么既然手机接口都没了,怎么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无线化
就像我开头说的,OS Recovery 功能的发布,也许就是苹果希望 iPhone 无线化最有力的证据。
但其实苹果早就有这个规划。
早在 2010 年的 iOS4 上,苹果推出了 AirPlay 功能,它能够使 iPhone 音频投到其他设备上播放。
再到后来的 iOS7,苹果又引入了 Airdrop 功能。
只要是苹果设备之间,无需实体连接,就可以直接传送图片、视频等文件,关键还不压缩,工作时用不要太方便。
当然,不止苹果一家在推动无线传输,像是谷歌的 Fast Share、华为一碰传等等。
当然这还没完,在 iOS 12.4 中,苹果推出了「传输数据」功能,类似安卓的一键迁移 App,也是无需连接,新旧手机一匹配就可以传输数据。
所以,无论是取消接口,还是数据无线化,这些都是在为未来手机发展做铺垫,让用户摆脱束缚,真正的做到「无线」生活。
或许,这件事再过几年就真的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