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万全城霍宅与霍老五霍宅与霍老五

张家口万全区孔家庄义兴堡(张家口万全城霍宅与霍老五)(1)

柳玉山

霍宅是万全城三大财主罗、霍、马宅之一。

霍老五是霍宅之后,正名霍承熏,字行伍,光绪25年出生。他的青少年可称为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晚年介入政界,由于时局的骤变和他的无度挥霍,家庭中落。最后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了却了他的一生。

一、霍老五的家世

明末清初,霍老五的先世从山西孝义迁至万全,至霍老五已是七代。霍老五的太爷霍履泰,字静安。履泰的曾祖霍挥乾,以厚德著称乡里。祖父守文是太学生,父亲天培是卫千总,履泰由别方继入,以行孝好施为美德,受过“康乐可书”匾。他哥哥霍逢泰有子霍昌祚,早年夭折,遗子霍桢。履泰生二子。长子霍如洵、次子霍如泌,霍老五的父亲霍枚,字馨南。出生于道光21年旧历十月初一。是履泰的季孙,如泌的三子。霍枚早运多艰,髫令失怙,继生母亦弃,养事嫡母至孝,兄堂不理家政,家庭全由霍枚管理,霍枚对于理财一道,犹为特长。

霍枚掌权时期,一是霍宅鼎盛时期。据传当年西太后西逃路过宣化府时,霍枚送给西太后白银万两。太后回京后封霍枚为全国十八家员外最后一家之顶戴。霍枚娶妻三方。大女人生了二子,长子省三,挨着大门里排行为三,次子霍承熊为四。二女人马氏(本城马宅之女)生了四个姑娘,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霍承熏。三女人孙氏(本县水庄屯人)只生一女,排行八姑娘,省三年幼病死,老四39岁夭折,老五便成了霍宅的佼佼者。可是老五从小不谋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身染杨梅大疮,最后赫赫有名的霍宅却绝了后。

霍宅座落在万全城东街。一条东西大街把霍家分为南霍与北霍。北霍便是霍老五老宅。老宅高门楼,东西两边有大小石狮两对,还有两块上马石,进了高门楼,一条长长的甬道连接着四座四合头大院。最后一套院叫大宅,即霍逢泰所住。霍履泰住前院为二宅。老宅内有祠堂,堂内供着挥乾以来的代代画像,每个画像与真人一样高大。香炉、烛钎等锡器和供桌摆满了祠堂。除祠堂和住宅外,还有书房、客厅、茶房、绣楼、望月亭、厨房等建筑共130多间,从霍履泰手还在城东依山傍水建立了别墅——东杏园墅内除花木外,有鱼池、挥尘轩和一览轩等建筑。

霍宅家大业大,生活十分豪华。全家十几口人服侍的就有五、六十人。有总管、管事、轿车夫、马弁、茶房、老大大、裁缝、绣花工、厨工,另外还有看坟院和管理花园的等等。

到民国时,霍老四和霍老五又各自新建住宅一所,共150多间。

霍宅财大气粗,有钱有势的人都巴结。不是联姻结亲,便是交为挚友。一为门当户对,二为有个金银靠山。霍枚的二老婆就是娶的万全城马宅的姑娘,霍枚的五姑娘嫁给了万全城最大的财主罗宅。五姑娘死后,六姑娘又续了亲。四姑娘嫁给西望山姓董的大财主,四姑娘死后,七姑娘又续了亲。八姑娘嫁给宣化的一个大地主。霍老四的三个女儿(傻女除外),大的嫁给张家口的胡财主,二的嫁给二台子的王财主,三的嫁给本县高庙堡的张财主。

除联姻结亲外,还结了朋友一大帮,就连万全最后一任知县陈钰,也将亲妹子许配给霍老五,这年霍老五才14岁。

陈钰,字震之,山西繁峙人,宣统三年任万全知县,到民国又继任二年县长,并兼任张家口工巡局总办,这样霍宅不但家庭富有,而且在官场里也有了靠山。

二、霍宅是怎样发家的

万全县流传这样一句话:“发财有个门、倒楣有个根。”在民间对于霍宅的发家有种种传说,一说霍家迁到万全后,除了买住宅,开商号外,首先清了个好坟地。霍老五的先世让“风水先生"到处游走,选择坟地,最后选中了宣平堡(距万全城东南十里)鱼儿梁底的海儿洼。鱼儿得水,风水极佳。这座坟方圆十几亩大,在定穴位时“风水先生”征求霍家的意见:要功名、还是要财帛,二者必居其一。霍的先世毫不犹豫地说:有了财帛,什么都有了。于是“风水先生”把第一个穴位往下挪了一穴,所以霍家七代无功名,而富有。

霍家为了钱欲,到处求吉利。除在坟地的四周建立花栏墙、石碑、石桌、石马外,在南侧还盖起了看坟的住宅、停柩祭祀亭、休息室、伙房,挖了水井,并选择了宣平堡姓董的给其看坟。其意是:霍宅发财发得霍董(唿咚)霍董的。

一说清朝年间有个大商人发了横财,用骡子驮着钱财,在回家的路上被霍家打劫了,霍家是得了外财发家的。还有一说是明末有个祁总兵住在万全,家中养有父子家奴,对祁特别致诚。一年总兵犯了王法,被判为死刑,家奴替总兵服了刑。从此,祁搬回老家东北,走时祁家将大部家产送了小家奴,并让小家奴与当地霍家联了姓,这样霍家跟着也发了财。所以霍宅的那条巷至今仍叫祁家巷。霍宅为掩盖其发财的真相,于是就又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一天晚上有6、7个骡子,驮着十几箱金银财宝,走进霍家院要求休息一会,结果那些人仍下14箱财宝就走了,说霍家心善金银财宝是神仙给送来的。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加之没有考据,难下结论。

要说霍家的发财,还得从张家口的开拓说起。

万全城是明洪武26年建筑的一座右卫城(正统三年包砖)。这座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背靠长城屏障,面临洋河天堑;北有翠屏山下的德胜口及野狐岭关隘,南有当年李自成演练炮的沙滩,是明代右卫的所在地,也是大清以来万全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与外蒙通商的要道。

万全城近千户人家,4千余人。清代年间教育事业已很发达,读书人多。明清两代任把总以上文武官职的就近百人。

从明朝中叶始,万全属地张家口上堡已是蒙汉互市之所。宣德4年,张家口建筑下堡,开设马市与蒙古贸易。这时张家口已形成商埠之雏形,吸引来不少晋商。万全城的三大财主罗、霍、马宅就是这时先后从山西迁来的。他们住在古老而比较安全的万全城,却在张家口开设店铺。到清朝中叶,山西晋商辐辏张垣,加之光绪28年根据中俄条约大境门外的元宝山辟为通商场,张垣便成为北方陆路大商埠了。宣统元年,京绥铁路工竣通车、桥东也开辟商场,这时边防军又修通了张库(张家口——乌拉巴托)、张多(张家口——多伦)二汽车路,张家口便成了勾通京津与绥远库伦的商业中心了。由于交通的方便,工商业的发展非常繁盛与活跃,这样就为工商业者提供了发财的条件和机会。

霍老五的先世就比较富有。据记载,霍逢泰死后,履泰施拨千金与兄家,后又出千金为其堂侄、堂孙购置房屋。同时每年还拿出大量钱财资助亲朋。道光七年万全城建义仓,履泰首捐米数百石。修万全城东河石坝他拿出百金垫用。受过“康乐可书”匾。其子如洵、如泌曾出巨金修桥、建义塚。道光八年为建万全嘉乐书院,罗宅的兵部郎中罗本立出银3千两,如洵出银2千两,童生如泌出1千两。经知县张庆城上谕,如淘优生候补光录寺署正,如泌恩赏八品顶戴、捐职九品。光绪18年万全遭灾,霍枚以钱米赈济人民,议粜义仓陈谷,救人之急。民国七年秋,霍出11000元将城北泉水暗引入城内。当时蒙火总统赐书“急公好义”的匾额以褒奖,丙寅年张家口修堡城义概纳4千元,霍枚恩享六品衔附贡生。由此可见霍家的先世就很富有了。

由于霍宅代代好施舍,过去万全城人都说霍家代代慈善,是穷人的救命恩人。道光21年,旧历十月初一这天,万全城弥陀寺的和尚去世了,也就在这天霍被出世了,这一死一生,人们便说霍枚是和尚再生,给万全人带来了福音。其实霍宅代代靠剥削过日子,从霍枚治理家政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了。

霍枚治理家政时,正是张家口商业振兴时代。他大量启用山西行家里手开店铺。

除万全城原有的东、南裕成隆面铺和糕点铺外,在张家口的商号已发展到十家。大境门外有裕元昌油酒店,上堡围子里有裕元永汇总庄,在边路街头道井棚子有裕沅碱店和裕沅恒杂货铺,在深沟口儿头开裕元瑞、裕元宏杂货行、裕元生钱铺,在南武城街设裕盛和杂货铺,在左卫开设裕元当铺,此外还在尖台塞开设缸房裕元顺。以上店铺被称为霍宅的十大裕。左卫的裕沅当铺被土匪张明亮抢劫、火烧后,不知为什么,上面要治霍家罪,当时,裕元当铺的掌柜张清珠替东家坐了几年大狱。张出狱后霍家为伙友张清珠在万全的第八滩开设了义元昌缸房(代种地),在北京还设有裕元碱店的分号裕泰成,以上都是霍宅的专东。集股的买卖还有福成楼饭店,华楼澡塘,裕成泰绸锻庄,裕元祥油酒店等。所有商号的财份子都是霍家的,伙友和顶身力的属于人份子。如第八滩的义元昌,共50多人,霍家占五个财份子,而伙友和顶身力者才占5个财份子。所以这些买卖在民国初年每天给霍宅进门白银就200两,只商业一项一年就收入白银40万两。 霍宅一年进门这么多钱,全靠剥削而来。

霍宅的商号在京绥路未修成前,用牛车和骆驼与外蒙各盟旗交易。出口货为烟茶、油、酒、米面、布匹、糖、海味、铁器、瓷器、皮制品等日常用品,入口货为皮毛、牧畜、盐、碱坯、木料、蘑菇、奶食、鹿茸、黄芪,这种交易在当时叫碎销,邸无货不备、无物不售。每交易一次月需余。赴蒙商人必须学蒙语,每组有一个蒙古包,沿路搭帐食宿,生活十分艰苦。这项工作全赖顶身力和学徒去完成。每交易一次,获利润极多。可给顶身力和学徒的待遇却可怜得很。学徒在那时的工资每月不过5、6角,工作时间却在12个小时以上,回铺后除整日站柜台外,还得提3把壶(茶、便、酒壶),学徒10年后,可转为顶身力。当时各商号每隔三、四年合一次帐,合帐时,分别劳逸以行赏罚,初顶身力者给一厘或贰厘,还要扣除一些开销,以后每合一次帐加2厘,谓之双加。万全城的王定成说,他为霍宅在裕元昌干了30年,才顶了1厘半,最好的一辈子才捞到7、8厘,若遇风险,随着东家一起破产,所以有的人顶了一辈子身力,最后落个乞丐的下场。

清时,张家口金融属于闭关自守时代,金融机关完全为私人经营,官府不加干涉。

据记载,清末,张恒商号晋商占十之六、七,故晋商势力最厚,金融机关完全操纵。大者为汇兑商,专营汇兑本国各埠之事业,以收得汇费贴水为目的。小者为银钱店,专营本埠各商家来往借贷之事业,借入出小利,贷出则得大利,至市面通行货币除以银块、制钱通行外,并有钱帖(即制钱票)之发行,但发行钱帖非资本殷实之钱铺不得享此权利,霍宅在张的裕元永、裕元生就出票子。当时,裕元永汇兑庄和裕元生钱铺除放高利贷外,主要是汇兑库伦(乌兰巴托)的蒙币。那时内地到大库伦做工的人多,工人挣了蒙币必须到汇兑庄换为白银或制钱,才能使用。然而汇兑庄常常把工人的工钱先放了高利贷,推迟付给,有时假造种种借口,将汇钱坑骗了。但钱庄欠下别人的钱,又以种种理由,二成付还。就这样坑骗了不少人民,富了霍宅。

霍宅除了靠工商、金融剥削外,还大量向农民索取地租。明末清初,霍家为了稳固地保住家产,拿出大量钱财,在张家口通桥河两岸的百儿顷、尖台寨等地购置好河地,又在宣平堡、第八滩等地购置好旱淤地近300余顷。还在张北得义合美沟买了2500亩的大牧场。这些土地全部租给佃农,每年秋后农民把一半以上的粮食交了租。霍宅的粮食多得无处放,干脆在有地的村寨都建了房子和仓库,每年就地起租,存入仓库或交于缸房烧酒使用。最盛时每年收租四千余石。从此霍宅由一个商业资本家一跃变为商业资本家兼大地主了,名列周围37县的首户。这时人们都称霍枚为“霍三东家”,霍宅就是这样发家的。

三、霍老五的青少年时代

霍老五的体质远远不如他的先辈魁梧,自幼生来瘦小。

霍老五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就是:吃、喝、嫖、赌、抽5个字。霍老五从小虽不是龙子龙孙,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锣绸缎。父亲为培养他成才,专门请了家庭教师,怕儿子学不好,还定了三点应制度,即:早、午、晚儿子和父亲见面,说明儿子没有到外面胡混。可是老五自幼以读书为苦,整日跑到街上和街坊孩子踢铁蛋、打缸片、玩钱或骑驴玩马,所以老五只念了三年私塾就废了学业。老五从小不谋正业,整日外面乱跑,霍枚管他叫“五野鬼”,城里人叫他“浪荡公子”。随着老五年龄的增长,生活上也越来越放荡。他仗着家中有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他心爱什么就要不惜一切地搞到手。~次他在张家口马桥上发现一匹枣红马,掏一千两银子的高价买回家。他家虽有妻室,却常跑到大城市看戏逛妓院,整日白天包厢看戏,黑夜花天酒地,不是整夜打麻将,便是妓院里过夜。这样很快就和福寿街头等班子的许金凤热了起来。正在这时,老五知道老四盖了新宅,并买了发电机和汽车,就心眼活了。他学着哥哥,瞒着父亲,让管事杨世昌到张家口裕元生钱铺,支了巨款。买了梨樟等好木料,请来了天津的建筑工人,也建起一座天津式的三层楼住宅。最后用重金将许金凤娶到家中。从此,老五过上了“倒打班”的生活。白天和许金凤大铺大盖睡大觉,晚上不是抽大烟、打麻将,便是摆筵席、玩女人,一闹一个通宵。脸阴得刷白,像个活死人。伺候他的人,也被追过着反常生活。这时人们又给他起个外号,叫“夜蝙蝠”。由于老五娶了许金凤,又长期在外居住,大女人陈氏气疯了,整日说唱不止,疯跑乱颠,最后死在老家山西繁峙。

老五和许金凤过了半年的蜜月生活,就嫌腻了。又出去寻找新的欢乐。为了玩得方便,学着哥哥也买了一辆小卧车,并请了天津司机给开车。这样老五出入就更方便了。民国14年张家口“十三生”戏班里出了个有名的坤角叫筱金婵,筱芳龄17,生得俊俏,一天老五去看戏,筱一出场,就被老五这个色鬼迷上了,最后出三千块现洋买回家做了小女人,老五一怕老东家知道,二怕许金凤恼火,把筱金婵接到大宅院去住(这时大宅已无人了),由于老五迷上了筱金婵,许金风受到冷落,不久得病死了。

老五和筱金婵的生活十分豪华奢侈,有绸缎鹅毛被子、狼皮褥子160多条,四季服装800多件,海龙、红狐、玄狐、灰鼠、貂、扫雪等珍贵皮衣就有70多件,还有无法计算的珠宝、金银手饰。他们每日吃饭时,厨师必须先拿来饭菜单挑点,他们嫌北方“八、四”两大件饭菜乏味,常常挑点的是山珍海味、人参燕窝之类。他们用的厨师是当年给宣化道台衙门做过饭的老厨师曹合。

老五明媒正娶的女人有七个。其中五个是唱戏的,玩腻一个就换一个,有一个嫌胖就送给了车官。就这样还满足不了他的性欲,一次在天津逛妓院竞和袁世凯的三少爷争风吃醋,为抢夺一个妓女输了现洋15000块,还落了个“土豆儿”,被袁的三少爷撵了回来。这里顺便谈一下老五和袁世凯三少爷的关系。原来陈钰的姐姐嫁给了袁三,而陈的妹夫芷是老五,老五和袁三是连襟。陈钰在民国二年失去县长职务后,就找到袁三在深县开办了盐务组合会。据筱金婵讲:陈钰办盐务赔了好多钱,老五背着父亲霍枚,偷偷地资助过陈钰不少钱。由于老五经常和陈钰来往,才和袁三发生了争风吃醋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