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进行了强调,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今年全年宏观经济政策定下基调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将“稳”字作为2021年人民银行工作的关键词新形势下,如何理解“稳”的含义?又如何做到“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金融举措稳经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举措稳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进行了强调,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今年全年宏观经济政策定下基调。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将“稳”字作为2021年人民银行工作的关键词。新形势下,如何理解“稳”的含义?又如何做到“稳”?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疫情存在反复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处在谋求经济增长新动力、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稳”,正是基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改革发展需要作出的精确判断。
“稳”意味着宏观经济要稳,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大起大落。2020年,我国经济在经历一季度下滑6.8%后,二季度和三季度快速转正,经济稳步恢复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顺利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依旧要以稳为目标,为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虽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但要看到,我国具备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实现稳定发展。
“稳”意味着宏观政策要稳,即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不急转弯。就货币政策而言,“稳”字当头的主基调为去年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今年的主线。其一,在去年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时刻,我国并未采取零利率、负利率甚至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今年更要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其二,相关应急政策要“适时退出”而非“断崖式”退出,以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其三,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继续助力“六稳”“六保”。
“稳”还意味着金融体系要稳。金融与实体经济高度相关,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必须兼顾防范金融风险。经过三年集中整治,重点领域金融乱象得到有效处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今年,面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宏观杠杆率上升等“增量”风险与影子银行、非法金融活动等“存量”风险相互交织叠加的态势,风险处置过程必须“稳”,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进行,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十四五”时期凝聚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发展红利和时代机遇,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风险挑战。2021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要珍惜“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的改革开放重大成果,巩固三大攻坚战决定性成就,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改革开放等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在此过程中,“稳”是发展大局的关键,是求进的基础。
在“稳”基调下,2021年,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巩固现有成绩,勇于求进,抓住和用好宝贵时间窗口期,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谋篇布局。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