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劳的双手撑起脱贫致富半边天(及时雨解创业燃眉之急)(1)

广东推出妇女小额贴息贷款,让创业妇女实现梦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一头乌黑的长发,一身蓝色布衣,眼前的她正低头忙碌,坚韧的罗竹在她指尖飞舞,经纬纵横间,一件件精工细作的竹制品悄然诞生。

她叫沈美娟,云浮罗定人,是云浮市竹器编织技能大师,也被称作 “蒸笼姑娘”。2013年,沈美娟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竹制品公司,在妇女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她顺利解决了资金难题,随着企业迅速发展,更带动了数百户农户脱贫增收。

在广东,越来越多创业女性在妇女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实现了创新创业的梦想,她们还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蒸笼姑娘”贷款圆了创业梦

沈美娟从小生长在罗定市泗纶镇杨绿村一个普通家庭,祖辈三代以竹编为生,她自幼跟着父母学习编织竹蒸笼,对竹蒸笼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2013年,沈美娟放弃了在东莞的高薪白领工作,毅然辞职回乡创业。沈美娟说,当时她发现,村里能制作竹蒸笼的手艺人大部分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或许哪天,这门传统手艺就失传了。”

创业不易。一开始,公司就开设在家里,员工就是家里的祖孙三代7口人。一家人靠着双手,一点点地把这份事业做了下来。经过几年的拼搏,企业终于拥有了自主出口的资格,“可以把蒸笼卖到国外去,也有了好几个订单,却没有足够的资金,眼看着订单就要泡汤,这时,罗定市妇联开展了妇女小额贷款的公益讲座,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沈美娟说,贷款申请很顺利,放款也很快,第一笔8万元的贴息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也让她的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越做越大,公司也搬迁到附城街道的现代化厂房,建立了专业的销售团队。2020年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有困难,沈美娟再申请了一笔10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顺利渡过了难关。

沈美娟还成立了合作社,将单打独斗的农户或小作坊组织起来,参与到竹蒸笼制作的流程,由合作社给他们派发制作材料或半成品,完成相应部分后,合作社统一回收成品结算工钱。如今,沈美娟的合作社里有社员100多户,带动农户200多户,其中八成是妇女,50%是昔日的贫困户;社员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有3万-5万元,收入大大提高。沈美娟还通过和当地政府合办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班,引领村镇的农户加入竹蒸笼行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同样受益于妇女小额贷款的还有湛江遂溪人陈空。2015年8月,她的农业公司成立,以农户 基地 公司为经营模式,主要从事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花卉等。2016年,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她获得了4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逐步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并形成收购、加工、销售综合体,现已成为年营业额上千万元的妇女致富“领头雁”。

陈空说,公司新建厂房由于台风原因曾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这让她的创业一度停摆,并面临着资金上的困难。她尝试从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没有资产抵押而作罢。在这关键的时刻,当地妇联出手帮忙了,她通过妇联的小额贷款拿到了4万元的应急资金。就这样,闯过了一关。

她与种植户签订协议,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及销售服务,带动更多村民一起种植致富。她还曾以自身信誉为农村妇女担保,帮助她们获得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在广东,像沈美娟、陈空这样自己创业,同时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案例还有很多。近年来,省妇联以妇女小额贷款为抓手,帮助创业妇女扩大生产,带动周围贫困妇女一同干事创业,为贫困女性树立标杆,引领她们一同脱贫奔康。

数说:

2017年—2020年,妇女小额贷款项目已为10098名妇女发放贴息贷款,其中已为139名创业大户发放贷款4072万元,精准帮扶467名贫困妇女就业脱贫;1万多名女性通过产业升级,吸纳贫困妇女就业,示范带动1.2万多名贫困妇女发展增收。

编辑: 宝厷

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