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桂东花豆(燎荒荒炒豆豆)(1)

农历正月三十“燎荒荒”,二月二“炒豆豆”,是咸阳当地从古至今就有的风俗。“燎荒荒”从正月三十早晨开始,是孩子们一天最忙碌、最开心的日子,如同过年般热闹有趣。孩子们要大清早起来出门去拾干柴,晚了柴就被邻居家孩子拾走了。说来也怪,拾柴到不是件难事,至少小时候为“燎荒荒”拾柴没犯过愁,因为几乎每年正月底天气变化很大,每次“燎荒荒”先一天或前两三天晚上总会刮大风,大风把破旧了的小窗户刮的呼呼作响,大人们说,刮风好,刮了风冬天里最后一丝寒气、晦气都给刮走了,三十晚上再一燎,年也总算过完了,紧跟着再过个二月二,新的一年开始了,现在人们出门去打工,过去人们就要开始春耕春播了。“燎荒荒”、逛二月二会成了那时孩子们过年最后一次开心玩、开心吃、开心跑出跑进的乐事,如想再过年就要慢慢等十一个月了,遇到闰年还要多等一个月。

早晨,孩子们起床去拾干柴。他们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拾了一担笼提回家再去拾,相互抢着闹着跑前跑后,拾不到就拔一些枯了的杂草回来,他们将拾来的干柴堆在自家门口,相互比着看谁家门口堆的柴多,大人们总在一旁看着乐着,不问不说不管,任凭孩子们村前村后跑着折腾。

白天干柴拾好了,就等着天黑“燎荒荒”。天刚一摸黑,家家户户都把孩子拾回来的干柴开始点燃,等火着了起来,全家男女老少都会从火上逐个跳过三四个来回,刚学会走路的小娃由父母抱着,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儿女搀着,即使不会走路的婴儿,也由大人抱在怀里从火堆上跳两个来回,有的还抱着家里的被褥在火堆上跳三次,目的是燎晦气,图吉利。孩子们燎完自家的火,看邻居的火还在着,又跑过去在邻居家的火堆上跳几回,这样持续到全部的火都烧完了,大人们会拿起扫把把火星堆扫开,看谁家扫开的火星多,今年夏天田里麦子就会丰收。“燎荒荒”还有一个说法,过完年了,应该着手准备春耕生产,所以烧去往年田里荒草,待春雨过后好耕田播种。现在人们虽不再相信从火上跳过就能消灾免祸,但人们仍在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举行这样的活动,称年尽月满“燎荒荒”。

炒桂东花豆(燎荒荒炒豆豆)(2)

“燎荒荒”后的第二天人们开始“炒豆豆”。“二月二”即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中一个重要节日。对乡邻们来说,年真正过完要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孩子们正式开学,农民会在二月二古会上置办些农具准备春耕春播,家家户户把过年时没有吃完的馍炕成馍豆,或专门再用面做些馍豆,也有炒黄豆、包谷豆的,放点盐、调料进去,大人小孩再享受一次年味。

炒桂东花豆(燎荒荒炒豆豆)(3)

“燎荒荒”、“炒豆豆”的习俗一代传一代,已经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现如今仍在延续。现城里的超市、乡镇的农贸市场、小摊小贩那里随时都有卖炒熟的馍豆豆、黄豆、豌豆、包谷豆等,味道越来越地道,但儿时二月二逛会吃馍豆的情景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炒桂东花豆(燎荒荒炒豆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