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词摘抄1.各司其事: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儒林外史二十八回简介及赏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儒林外史二十八回简介及赏析(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词句摘抄及赏析)

儒林外史二十八回简介及赏析

一、好词摘抄。

1.各司其事: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

2.扶老携幼:指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

3.欢声雷动:欢呼声如雷鸣一般。形容热烈欢快的场面。

4.枯槁:表示植物或者人枯萎憔悴的意思。

5.一言难尽:句话不能把情况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1.众人看那泰伯祠时,几十层高坡上去,一座大门,左边是省牲之所。大门过去,一个大天井。又几十层高坡上去,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着从祀历代先贤神位,中间是五间大殿,殿上泰伯神位,面前供桌、香炉、烛台。殿后又一个丹墀,五间大楼。左右两旁,一边三间书房。众人进了大门,见高悬着金字一匾“泰伯之祠”。从二门进东角门走,循着东廊一路走过大殿,抬头看楼上,悬着金字一匾“习礼楼”三个大字。(P225页)

赏析:介绍了泰伯祠的构造、布置,突出了泰伯祠的雄伟、壮观。

2.次日五鼓,把祠门大开了,众人起来,堂上、堂下、门里、门外、两廊,都点了灯烛,庭燎也点起来。(P225页)

赏析:场面描写,写出了泰伯祠的祭礼非常庄重、严肃。

3.当下厨役开剥了一条牛、四副羊,和祭品的肴馔菜蔬都整治起来,共备了十六席:楼底下摆了八席,二十四位同坐,两边书房摆了八席,款待众人。(P228页)

赏析:场面描写,写出了祭祀非常庄严,祭祀的人员众多。

4.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P228页)

赏析:场面描写,写出了来看祭祀的百姓非常多,非常欢乐、热闹。

5.众人都道:“我们生长在南京,也有活了七八十岁的,从不曾看见这样的礼体,听见这样的吹打。老年人都说这位主祭的老爷是一位神圣临凡,所以都争着出来看。”(P228页)

赏析:语言描写,通过众人的叙述,从侧面突出了这次祭祀非常盛大、庄重。

6.萧金铉三个人欠了店账和酒饭钱,不得回去,来寻杜少卿担待。杜少卿替他三人赔了几两银子,三人也各回家去了。(P229页)

赏析:杜少卿替萧金铉三人还了欠的钱,体现了杜少卿的善良、慷慨大方和仗义。

7.武书道:“还有一件事,更可笑的紧!他家世兄赔嫁来的一个丫头,他就配了姓严的管家了。那奴才看见衙门清淡,没有钱寻,前日就辞了要去。虞老师从前并不曾要他一个钱,白白把丫头配了他。他而今要领丫头出去,要是别人,就要问他要丫头身价,不知要多少。虞老师听了这话说道:‘你两口子出去也好,只是出去,房钱、饭钱都没有。’又给了他十两银子,打发出去,随即把他荐在一个知县衙门里做长随。你说好笑不好笑?”(P229-230页)

赏析:语言描写,通过武书的叙述,写出了虞博士的善良、厚道。

8.杜少卿道:“这些做奴才的有甚么良心!但老人家两次赏他银子,并不是有心要人说好,所以难得。”(P230页)

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杜少卿对虞博士的敬佩和赞扬。

9.武书辞了出去,才走到利涉桥,遇见一个人,头戴方巾,身穿旧布直裰。腰系丝绦,脚下芒鞋,身上掮着行李,花白胡须,憔悴枯槁。(P230页)

赏析:外貌描写,写出了来人的穷困潦倒、疲惫、憔悴。

10.武书道:“可怜!可怜!但先生此去万里程途,非同容易。我想西安府里有一个知县,姓尤,是我们国子监虞老先生的同年,如令托虞老师写一封书子去,是先生顺路,倘若盘缠缺少,也可以帮助些须。”(P230页)

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武书的善良、仗义、富有同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