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著名的竹笛、箫演奏家

他是中国北派笛子大师;

他是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他是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他是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

现任中央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乐大器普及协会理事、

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民族管乐北京研究组副组长

他还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顾问。

——笛箫网人物专题第一季第五期——

跟随笛箫先生的音乐

走进北派笛箫吹奏大师 王铁锤的艺术人生

著名笛、箫演奏家

王铁锤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1)

小编整理资料发现,王铁锤先生的人物介绍相对前几期人物相比也比较少,小编觉得这位将中国古典音乐的种子散播到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值得大家去传播他的笛箫人生

他的演奏气息饱满,技巧纯熟,音色圆润,层次鲜明,极具感染力,

被誉为中国北派笛子的代表人物。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2)

个人经历

出身世家

1932年,王铁锤出生于吹歌会之乡——河北省定县子位村的一个民间管乐演奏世家,父亲是吹歌会成员。吹歌之乡出生的背景以及祖辈六代都从事业余民间乐器演奏活动,同族几十口人就能组建一支民族小乐队,使他幼年便受到了民间音乐的薰陶,七岁时接受父亲的吹歌音乐启蒙,并向吹歌会的其他老艺人学吹笛子及吹歌音乐。 严格的演奏技艺要求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岁开始登台演奏,立即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与喜爱。当时,村里经常来一些外边的吹奏班子,为了展示自己的本事,双方都会使出绝活,拿出看家本领,一争高低。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造就了王铁锤永不服输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1947年以优异的表现进入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学习,后在华大文工团乐队、中央歌舞团工作。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3)

师承名家

王铁锤先生的艺术成长过程中,除了个人的用心钻研体会外,尚承蒙吕骥、周巍峙、李焕之、李凌、时乐蒙、赵讽、唐荣枚以及其他许多老一辈音乐家的热情指导与支持,如今走过将近一甲子的正式演奏生涯,他将已臻炉火纯青的笛艺配合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音乐团体——中央民族乐团的伴奏,利用最先进的数位录音技术忠实而完整地纪录下来。仍旧圆润优美的演奏音色下,呈献的不但是一张民族音乐专辑的上上之选,更是一位国宝级艺术家经过数十年岁月历练后,个人丰富的音乐经验、人生智慧与沉稳内敛的情感表达、成熟的艺术风格完美结合下的超水准演出。

博采众长

除继承民间音乐基础外,他博采众家之长努力钻研笛子演奏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出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作品理解深刻,对于不同地区、多种风格的作品有其独到的诠释功力。他还特别重视整理采颉全国各个地区的民间乐曲,适度改编成现代曲目,以振兴、拓展和传播民族音乐。普及民族音乐他也是不遗余力,不但在各地的巡回演出时热心辅导业余笛子爱好者,抽空在各院校举办演奏讲座,而且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与推广中国民族音乐相关的音乐性及非音乐性文章。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4)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5)

生平履历

1947年,应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的邀请,王铁锤家乡的17位乐手前去演出,浓郁的民间风格、优美的旋律和活泼的演奏方式令师生们十分喜爱。不久,还未满15岁的王铁锤就被留在音乐系深造,当时的系主任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周巍峙。在联大文艺学院,王铁锤接受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学文化、学乐理、识简谱,他如饥似渴地汲取艺术海洋里的知识。他常说:

“我的机遇真好,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真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不参加革命,走进艺术的殿堂,也许我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子位村的民间艺人。”

因此,王铁锤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很快,他被调入华北联大文工团乐队工作,随部队转战华北、解放石家庄、进入北京城……从此,再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笛子。

1949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由作曲家李焕之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放驴》生动诙谐,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受到了外国朋友的热烈欢迎。演出中,王铁锤担任管子领奏,作品被首次灌成唱片。1952年,中央歌舞团成立,王铁锤调入该团民乐队工作。在此后的多次全国民间音乐会演中,他在完成自己的演出任务后,还会虚心地向各地的笛子演奏家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主要作品

多年来,王铁锤先后出版了《王铁锤笛子曲集》、《笛子吹奏入门》等书,并录制了《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笛子独奏曲集》、《王铁锤笛、箫、巴乌、埙、葫芦丝演奏专集》等CD唱盘。此外,他还创作、改编了笛子曲《庆丰收》、《赶路》、《油田的早晨》等。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6)

社会活动

将中国古典音乐的种子散播到全球各地

曾多次随我国音乐艺术团体出国访问演出,并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除了音乐外,更加提高了他各方面的素养.青年时期的他已是民族音乐界至为活跃的新星,不但多次随文工团赴匈牙利、苏联、德国、奥地利等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并获得1953年布加勒斯特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之笛子独奏优秀奖,以及1955年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之民间乐器四重奏比赛二等奖、笛子独奏三等奖,此后,不但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还先后出访印度、瑞士、巴西、智利、乌拉圭、阿根廷、日本、英国、伊拉克、美国、坦桑尼亚等国,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共二十余个国家,不但增进文化交流,更将中国古典音乐的种子散播到全球各地。

印度老人送他“笛神”

1951年,王铁锤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青节。在国外长达一年的演出、参观、访问活动,使他眼界大开、受益匪浅,也激励了他决心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艺术。1953年和1955年,王铁锤随艺术代表团到英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伊拉克、津巴布韦等27个国家访问演出,其中有许多是当时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王铁锤和他的同事们牢记临行前周总理的嘱托,克服了很多困难,很好地完成了艺术表演和友好使者的双重任务。

让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1956年以吴晗为团长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到印度访问。抵达新德里后,代表团受到了印度总统和总理的热情接见,在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民间音乐歌舞继承发展情况后,团员们表演了节目。王铁锤用竹笛吹奏了古曲《小凉州》和表现农村结婚场面的《婚礼曲》,乐曲时而委婉深邃,时而欢快热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最后,他还和印度民间音乐家合奏了印度笛曲《帕蒂阿利》,乐曲欢快跳跃、幽默谐趣,优美的音乐感染了台下的观众,他们振臂高呼“India China,拍依、拍依!(意思是印度、中国,友好、友好!)”热情的观众送上了鲜花,一位印度老人将用象牙雕刻的“笛神”赠送给王铁锤,老人说,王铁锤的笛声把印度“笛神”都吸引了。

代表团在印度参观访问近3个月时间,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此次访问也大大增进了中印两国的友谊。当印度前副总统拉达克里希访问中国时,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欢迎宴会上请王铁锤为客人演奏,他立刻吹奏了一首印度民间乐曲《求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受到了印度客人的称赞。

用笛声传递友谊

上世纪60年代初,陈毅副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欢迎越南来访的胡志明主席。王铁锤演奏了《黄河边的故事》和《我是一个兵》两首曲子,胡志明主席很喜欢。不久,中国音协外事办的同志通知他,越南的两位音乐家专门为他写了一首笛曲《忆江南》,请他抓紧时间排练。当越南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时,王铁锤演奏了这首《忆江南》,受到了越南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王铁锤的演奏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不仅是因为音色优美、感情充沛、气息饱满,还因为他能够演奏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因此,在许多重要的外事活动、大型晚会和城市巡演中都能听到他那欢快的笛声。由他创作并演奏的《庆丰收》、《赶路》、《摘棉花》、《油田的早晨》等被中国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并被编入音乐院校的笛子教材,甚至成为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演出曲目。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7)

中国人民大学计统系69届国民经济计划班

毕业留念一九七零年七月

第三排右起第二 王铁锤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8)

后排右起第一 王铁锤

如今,王铁锤先生已经离休十几年了。作为一名老文艺工作者,他离而不休,仍在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管乐演奏而不懈努力。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9)

在北京的王铁锤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10)

名家名曲音乐会上的王铁锤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11)

中国竹笛高峰论坛上王铁锤

【代表作品】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12)

《中国民间管乐吹奏曲集》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13)

《竹笛吹奏入门》

国际排箫大师演奏(北派笛箫吹奏大师)(14)

《笛子名曲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