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昔阳县以“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抓手,坚持“量体裁衣”,聚焦“引、用、育、评”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全面促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有责有为、成长成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提高乡村居民素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乡村居民素质(昔阳县量体裁衣)

提高乡村居民素质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昔阳县以“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抓手,坚持“量体裁衣”,聚焦“引、用、育、评”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全面促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有责有为、成长成才。

不拘一格“引才”。打破政策、编制、专业、地域限制,“四条途径”实现每村2-3名大学生。以公开招引为基础招人。利用乡镇编制进行公开招聘和人才招引,同时用公开选聘编外人员用于辅助开展农村工作。当前,已引进8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招聘30名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同时10个乡镇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招聘10人从事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县乡选派为突破配人。制定《昔阳县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实践锻炼实施方案》,采取乡镇“应派尽派”、县直单位“择优选派”的方式,选派129名30周岁及以下、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年轻干部到村锻炼提能。以产业项目为平台引人。通过村校合作、村企联姻和项目领办,与建立合作的24所高校、县域内的中大型企业及重点项目深入联系,吸引高校大学生及高素质实用人才到村。以情感激励为牵引留人。定向培养资助一批昔阳籍在校学生,激励在外人才回报乡梓。目前,已有121名乡贤充实到“头雁”队伍,400余名在外优秀人才登记。

因地制宜“用才”。“定岗定事定责”三定模式用好用活到村工作大学生,切实有效发挥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作用。差异化定岗,按照镇情实际、村庄需求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因素,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到村工作,做到人村相宜、人岗相适。具体化定事,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制定的村及村干部的任务清单,明确到村工作大学生全面协助村两委抓好组织建设、三资管理、民生保障等24项具体工作任务。承诺制定责,乡镇党委牵头建立包含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网格治理、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内容的年度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库,每年年初由到村工作大学生揭榜领题2-3项,并签订军令状,年终交账。

创新方式“育才”。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融入基层,强底气、接地气。开辟学习新阵地,创建小院故事会、流动补习所等学习载体,通过亦学亦练亦践的三大教育阵地对到村大学生精准培训3次;用好导师传帮带,实行“乡干部+村干部+农专家”的导师帮带制,从思想、实践和技能上全面提高到村工作大学生素质能力,目前已为现有36名大学生选配82名“导师”。加强调研学思践,在做好每周三天在村、两天在镇的基础上,到村工作大学生每季度要结合中心工作,开展一次专题调研,不断提高思考和实践能力,当前已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0余篇。强化服务暖人心,制定出台《关于引进大学生到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待遇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十个保障”,当前在吃住行等方面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50个。

精准考核“评才”。建立“日记、周结、月议、季评、年考”的评才机制,将个人、导师、群众、支部、党委纳入评价主体范围,到村工作大学生每天要记录一篇工作日志,记录当天工作开展情况、工作难点以及工作感悟;每周由帮带导师对其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每月由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对工作情况进行谈话了解,全面掌握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每季度由村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对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效能进行评价,并向乡镇党委报送评价意见;每年由镇党委就年度工作任务,对到村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考核,并将结果反馈县委组织部,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双向发力,推动到村工作人员真正做到“落地生根”,服务乡村发展。

[编辑:晋中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