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在民间流传甚广,也有不少知名的学者对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总体来说,这个故事基本被归结为神话故事,精卫的形象也往往被认定为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水患的决心和毅力的展现。

精卫填海上古传说(隐藏在神话传说中的上古战争缩影)(1)

但是,依据《山海经·北山经》的记载,精卫填海的故事似乎另有深意。

精卫的父亲是炎帝。

炎帝是谁?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阪泉之战前雄霸东夷的存在!

炎帝所处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后期,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部落之间的兼并战争已成为常态。

尤其是随着部落联盟的出现,这种兼并战争的强度和烈度在不断升级,比如阪泉之战、逐鹿之战。

所以,炎帝雄霸东夷的地位绝对不是别人禅让来的(《竹书纪年》狠狠地抽了禅让说一巴掌),而是真杀实砍拼杀出来的。

而精卫填海的故事,很可能记载的是炎帝兼并战争中的一次战斗或战役。

首先,在地域上来讲,“北山”、“东海”、“西山”这三个词限定了故事发生的地域范围,而这个地域,恰恰是炎帝通过拼杀掌控的东夷的势力范围。

其次,以炎帝的身份地位,他的女儿去海边游玩不可能没有随从,在随从贴身保护的情况下,溺水而亡的可能性太低。

第三,对于一只小鸟来说,从“西山”向“东海”衔木石,距离过于遥远。

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一次军事行动,那么一切都好理解了。

炎帝想向“东海”拓展势力范围,便派他的女儿打先锋(也可能是偏师)。在战斗中,炎帝的女儿失利,向西败退。

然后在炎帝与对方决战时,精卫又从西向东袭扰。

当然,这一切都是从故事中解读出来的,真实的情况如何已经不可考了。

不过,就像人们习惯于把这个故事当成神话传说一样,做这样一种部落兼并战争的解读也未尝不可。

另外,如果这种解读接近真实的话,那么上古战争和我们之前的理解颇有些不同。

人们一般认为,“兵者诡道”发端于春秋之后,在此之前的战争,都是堂皇之师,战之以礼。

但是,精卫从西向东、偏师袭扰的战法,已经初现“以正和、以奇胜”的“诡道”之势。

这直接将“兵者诡道”提前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颠覆了人们对上古战争的传统认识。

其实,想一想这也正常。

狼群在捕杀猎物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的猎物采取不同的猎杀方案:或直接扑杀、或驱赶惊吓、或潜伏围捕、或避强击弱。

这种动物的本能,在原始社会本应得到良好的保持,甚至发展。一些近于“诡道”的战术、战法本应在实战中得到运用和体现。

至于“战之以礼”,那不过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交战双方为保存有生力量而互相妥协,达成的一种默契罢了。

就如同北洋政府时期,一方军阀只要通电下野,就能确保身家无虞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