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乡日报我最喜欢俄国作家、社会主义之父赫尔岑的一句关于书的格言:“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读书适可而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适可而止(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读书适可而止

来源:新乡日报

我最喜欢俄国作家、社会主义之父赫尔岑的一句关于书的格言:“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社会就像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每一个人都如江流途中搭行一段流程的旅客。在人类几十万年的旅途中,某一科学积淀了几千年的成果,后人便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创造。这样,书籍便成了接力魔棒。书籍的传播,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来到世上,阅历愈深,积淀就愈厚,与书的关系就愈密切。

读书让人精神自由。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蛟龙”探海,“神舟”飞天,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不断涌现……新世界给人带来无穷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还是书籍,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有个养生学者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他说这话是指作为物质的人说的。刚脱胎来到世上,正常婴儿无任何疾病,是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视世界;但成长过程中,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疾病也逐渐多起来,活动就受限制,自由度就减少。作为精神的人,恰恰相反,刚出生时,对整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一片茫然。成长过程中,入幼稚园、进小学、升高中、读大学、攻博士……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书越多,自由度越大。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读书使然也!一位伟大的学者,到晚年那怕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极小,但精神的自由度却越来越大,甚至去世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如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在去世前一刻,他无力地摸摸新出版的书,溘然谢世!但他在天文世界的自由度享誉全球,其精神得到了最大的自由。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世人的心中!

读书可医愚。《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之争,要我说,什么都不是,是性本愚。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人后来的聪明是读书获得的。宋代赵恒《劝学诗》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大诗人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可以解惑释疑,一个爱读书的人,凡书籍记录的东西或涉及的领域他都涉猎并拥有,他就是一个博古通今的人。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就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和快乐,就像足不出户的小脚老太无法理解环球旅游者周游世界的喜悦,无法理解登山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畅怀,更无法理解探月者遨游太空的曼妙。

读书能知理。俄国著名古典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人类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成为知书达理之人。红楼梦第五回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书多了,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了学问,能应对多变的世事,就是文章。杜甫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书,才能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读书人最勇敢。读书人敢以一介书生当天下,因为他知晓真理在他这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世界。当年的毛泽东,一介书生,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闹革命,面对腥风血雨,面若玉,心若铁,坚信必能再造一个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只为苍龙游四海!他坚定信心,义无反顾,过家门而不入,潜心核潜艇研究,最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誉满中外。

书籍更可以塑造人才。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就读什么样内容的书。一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个国家的领袖,一个民族的伟人,无一不是博古通今的读书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有百代文宗之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曾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毛泽东著作,有300余种重要历史版本。他们都是大文豪,读书最多,著作最丰,都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都借助不同的方式改造社会。如果说读书是他们表理想、求知欲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他们改造社会的一种利器。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是检验一个人学识才智的标志。写作不是抄书,写作是将所学知识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知识。正如鲁迅先生之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如古人所说,立德立言,给历史长河添点新东西。唐太宗有“三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太宗“三镜”传为佳话,后人效之。我们读了前人的书,将积淀的东西成文,文章也是一面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文章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不读书,愚而可哀;读书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正如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所有的经济学著作,终于发现了剩余价值,写出了《资本论》,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开辟了新纪元。

作者:席淑贤

编辑:申彬彬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