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我是一名来自青海省海北三中的高一学生,我叫马小萍。近期我收到来自您学院一位大哥哥的爱心资助金,他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我只知道他姓王,在山东滨州通过给别人当乒乓球陪练赚了2000元,并想用这笔钱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您能帮我找到他,并将我的谢意转达给他。”近日,来自青海的一封感谢信出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的办公室。这背后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跨越千里的感谢信)(1)

△感谢信

暖心!大学生匿名捐助2000公里外的留守女孩

信中语句真挚迫切,学院老师根据现有的信息,很快找到了这个“大哥哥”,他就是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的王凌涵同学。

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跨越千里的感谢信)(2)

△王凌涵

据悉,海北三中位于青海省的东北角,这所牧区学校只有900人。马小萍所在的高一文科重点班有47个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的不在少数,但孩子们对待学习非常刻苦。

自从马小萍的妈妈腰部受伤无法干重活后,爸爸就成为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为了支撑家里,爸爸只能四处奔波挣钱,马小萍成了半留守儿童。

牧区交通不便,大多数寄宿同学一个学期也回不了几次家。

“我的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知道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一直很重视我和弟弟的教育。无论风吹还是日晒,他从没有抱怨过,只是希望我好好读书。”小萍在信里提到,她从不敢懈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励志!捐助的资金来自于兼职乒乓球教练的收入

不久前,王凌涵在与家人的聊天过程中无意中得知2000公里外马小萍的故事,备受触动。“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我还在想这件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第二天一早,王凌涵就告诉父母,他想用自己的钱匿名捐助那个女孩,支撑她的学习和生活,父母意外之余却又倍感欣慰。

为了方便马小萍学习和生活,这2000元辗转转入了她的班主任郑丽敏老师的银行卡中。“起初,我们都以为这笔捐助来自男生每个月生活费的结余,从未想过全是他自己打乒乓球挣来的。”

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跨越千里的感谢信)(3)

△王凌涵在课余兼职乒乓球教练

原来,王凌涵自6岁起开始练习乒乓球,乒乓已经陪伴他13年。在体校学习了5年乒乓球后,12岁那年,他被选进解放军八一乒乓球中队,王凌涵也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八一队实行军队化管理,队内竞争十分激烈,但在王凌涵眼里,在这里训练的四年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的球技突飞猛进,结识了许多天赋异禀的乒乓选手,接受了经验丰富教练的指导,更培养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高中毕业后,王凌涵就没再向家里要过生活费了,所有花销都是来自打比赛的奖金和当教练的收入。王凌涵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人。

感动!跨越千里的信满满都是小女孩感激

有了这雪中送炭的2000元,马小萍的书本费有了着落,家里人也不再为了学杂费而焦急。这2000元除了给马小萍带来物质上的资助,也给她的心里带来莫大的安慰。在郑丽敏看来,由于家庭的原因,马小萍与父母聚少离多,交流的时间也很少,日常比较腼腆沉默。

可是收到捐助的那天,一直很“被动”的孩子,却主动来到郑丽敏的办公室询问,“我可以给那个大哥哥写一封感谢信吗?”郑丽敏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捐助的同学就读于南信大法政学院。

得到老师的鼓励后,平日不善言辞的马小萍,当晚把无法当面表达的感谢和情感,都揉进了文字里。

王凌涵收到信的第二天,就和小萍通了电话,他和郑丽敏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资助的钱全部用于小萍的学习生活,郑丽敏在代为管理时也会详细列出每笔支出的去向。

马小萍感慨地说:“哥哥的爱心资助,让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减轻了家中的一部分支出,更给予了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一瞬间,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支撑着我的信念,助力我前进。”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程雷 林雯 严常坤 现代快报 记者 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