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1988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

很多细心的读者打开这本40万字的回忆录发现,粟裕大将回忆了一生参与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但是唯独对主席都盛赞粟裕“立了第一功”的淮海战役,只字未提。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1)

1988年版的《粟裕战争回忆录》

从21岁起就给粟裕大将当秘书,在“战神”身边凡14年的鞠开,曾亲耳听到楚青转述过粟裕大将对淮海战役的“三不”态度:淮海战役的文章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不看。

不仅如此,一向低调的粟裕大将对写回忆录一事也非常排斥。

但是,1976年大病初愈的粟裕,突然改变了主意,并在夫人楚青的协助下开始整理回忆亲身经历的重大战役。一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时,1981年74岁的粟裕大将突发脑溢血。

回忆录的写作被迫终止,后改为粟裕大将口述、楚青和工作人员整理。

1984年2月5日,战神粟裕大将逝世。4年后《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让人意外的是,书中并无淮海战役只言片语。立下第一功的粟裕,为何绝口不提三大战役承前启后的淮海大战呢?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2)

淮海战役总前委

粟裕的军旅生涯,完全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1907年8月10日,湖南怀化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侗族男婴呱呱坠地,这个男婴就是后来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粟裕。

少年时期的粟裕,一直是“学霸”级别的存在,学习成绩总是高居前列。1925年,18岁的粟裕从常德省立第二师范转入叶挺24师教导大队,以“学员班长”的身份开始了军旅生涯。

随后,粟裕以“警卫班长”身份参加南昌起义,与他同岁的林总当时是连长。

两个人一同参加了南下潮汕、湘南暴动,又跟随朱老总和陈毅上了井冈山,此后6年林总一路飙升,屡屡创下红军最年轻军事主官的记录。同样天赋异禀的粟裕却一直在偏师,一身才华没有机会展露。

抗战时期,粟裕崭露头角,但是并没有井喷。解放战争初期,也是隐在陈毅身后。

随着华野在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战役的接连大胜,特别是以少打多的淮海战役,一举奠定了粟裕的“战神”地位。淮海战役,我军60万战胜敌军80万,连斯大林都感到惊诧。

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决战,无论创意、策划、指挥还是协同,粟裕都堪称首功之臣。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3)

抗战时期的陈毅和粟裕

和很多开国将帅回忆自己的得意之战通常浓墨重彩不同,淮海战役的绝对主角粟裕大将,在自己的战争回忆录中,对最重要的淮海战役不但没有大书特书,还选择了沉默,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在粟裕大将看来,平生最艰难时刻还是3年游击战。

粟裕大将从1925年18岁参加革命,到1958年反“教条主义”中离开军队,军事生涯共33年。其间经历了南昌起义、江西苏区、北上抗日先遣队、浙西南3年游击战、新四军2支队和1师敌后抗日、苏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及第三野战军等时期。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4)

1988版《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用了12篇回忆3年游击战。

红十军团兵败谭家桥和怀玉山以后,粟裕和刘英带领挺进师500多人开始了艰苦的游击战,“围剿”的敌军少则三四千人多则六七万人。在严酷的斗争中,我军内部也是存在猜忌,刘英让粟裕带兵去捉闽东独立师的叶飞予以整肃,幸亏粟裕枪下留情,放了叶飞。

刘英和粟裕因此有所嫌隙,两人各带200多人独立行动,1938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时,粟裕手下已发展到400多人。这段时间,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因而粟裕大将晚年还对3年游击战念念不忘。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5)

第二点,粟裕大将一生低调,从不贪功,更不爱张扬。

我军公认的“五虎上将”,指挥作战各有千秋,比如彭总横刀立马、霸气侧漏,林总深谋远虑、思维缜密,刘帅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徐帅胆略过人、勇冠三军,而粟将军则是气魄宏大、善出奇兵。

但是,在气质和性格方面,大兵团作战出色的粟裕最为低调。

1929年夏,连长粟裕给在漳州养病的主席当过一段时间警卫,这是和主席面对面接触的好机会,但粟裕很少打扰主席。红军时期,粟裕曾任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参谋长,但因为人微言轻,没有话语权,眼看着部队兵败谭家桥和怀玉山,粟裕却无可奈何,直到晚年他仍耿耿于怀。

后来,粟裕对职务一直谦让。解放战争后期,陈毅去了中原军区,粟裕仍然力请陈毅挂名华野和三野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前夕的会议,很多代表和记者居然不认识“战神”,还是二野首席代表刘伯承主动拉着三野首席代表粟裕推荐给记者。

所以,粟裕大将对淮海战役低调处理可以理解,但是只字不提,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6)

粟裕、楚青和孩子们

第三点,淮海战役是团队协作的典范,个人只是一个零件。

我军和敌军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具有高度的协同精神。

抗战时期,八路军3个师在华北敌后三足鼎立,越打越强。江南新四军的4个支队和重建后的7个师,也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粟裕的2支队和1师从弱到强,一直是新四军的龙头。

解放初期,我军配合比较生疏,大同、集宁的失利,就存在晋绥和晋察冀配合不顺畅的原因。

但是,粟裕和刘伯承的配合一直比较给力,从“三军配合”到中野和华野联袂发起淮海战役,60万战胜80万,除了530万老区人民鼎力支持,中野和华野的默契配合,是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7)

第四点,曾经一段时间,有种怪论观点甚嚣尘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社会上曾经流行一大怪论。这一怪论。在有的眼中,解放战争虽然歼敌807万,但刘、粟和林等人“并不是真英雄”,只有抗战打外敌的薛岳、杜聿明、孙立人、王耀武等人才是“英雄”。

其实,抗日战争的英雄,固然是英雄,而在解放战争为了亿万百姓翻身做主人而拿起武器和敌人作斗争,何尝不是国家和人民的真英雄!

刘伯承元帅晚年,不许家人提“淮海战役”,更从来不看战争片。究其原因,是合上眼就常常想到无数妻子、老母找自己要丈夫和儿子,这是刘帅超出战争之外的情怀。和刘帅惺惺相惜的粟裕大将,或许也会有这样的复杂情感,回忆录不提淮海战役。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8)

淮海战役的小推车

第五点,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拨乱反正时期对于领导人的表态有关。在王近山还是“禁区”的年代,这有助于强化权威,有利于国家、军队的稳定,被暂时“遗忘”,不失为最佳的选择。

粟裕大将对淮海战役的态度,由于在回忆录中采取了回避,长期以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988年以后的版本,增加了楚青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并以“附录”形式出现在最后。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9)

2007年之后,粟裕大将的一首词《沁园春·淮海战役》面世。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

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

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

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

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

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

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粟裕经典战役全集 纪录片 再谈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10)

这首词从豫东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一直写到淮海战役的3个阶段。可见在粟裕大将的心中,淮海战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