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报告中往往会看到:钙化灶、结节、囊肿这几个词。这几个名词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朋友来说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说的是什么。甚至有些人以为这就是癌症而寝食难安。

那么,这几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发展成癌症呢?

钙化灶:是体内出现的像结石一样的高密度的病灶。常见的有肺钙化灶、肝钙化灶、前列腺钙化灶、肾钙化灶等。

钙化灶多由炎症、结核引起。炎症、结核发病时破坏了周围的局部组织,当炎症、结核治愈后身体修复形成的瘢痕组织。

钙化灶是一种陈旧性的病变,是良性病变,不会癌变。钙化灶不用处理。

囊肿:体内出现的一种低密度的病灶。囊肿外部是一层薄膜,里面为液体物质。囊肿就相当于水泡。囊肿可以长在体内器官,也可长在体表。常见的有:肝囊肿、肾囊肿。

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癌变。囊肿一般无症状,也不用处理。如果囊肿巨大,会有疼痛等表现,需要手术切除。

结节灶:体内出现的中等密度的病灶。其密度低于钙化灶,高于囊肿。密度与肌肉等软组织相当。结节可以出现在体表,也可以出现在脏器。最常见的结节为:肺结节、甲状腺结节。

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其中大多数结节为良性。

部分钙化灶会变恶性结节吗(检查报告中的钙化灶)(1)

对于结节,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定期复查。如果结节出现增大或者形态变化,则高度怀疑恶性,需要立即处理。如果结节长时间不变化,则考虑良性,定期随访即可。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转发、点赞。

#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科普挑战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