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即:这个人没有人性。

什么意思呢?

大意是说,这个人所做的事或者具有的一些想法不符合于人的思维,就相当于不是人一样。

人性真的经得住考验吗(人性为什么不能用来考验)(1)

那么,这就是“人性”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吗?

当然不是。

因为所谓人性,其实另有所指。

进一步地说,“人性”其实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它无善无恶,但却容易受到外部的刺激,然后会引发反弹,并产生出种种情绪。

而人正是受这些不稳定情绪的干扰与影响,从而会做出好事或坏事。

言外之意,人性既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而是无善无恶——所谓“善恶”,不过是后来才引发的东西,或者说,“善恶”不过是一个人为的概念罢了。

人性真的经得住考验吗(人性为什么不能用来考验)(2)

或许正因为如此,“人性”才不能用来考验吧!

正如王永彬在《围炉夜话》所说,即: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在王永彬看来,没有人是绝对的善,亦没有人是绝对的恶——一个人是善还是恶,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也与外部的刺激有关。

进一步地说,真正的善,其实应该与智慧结伴,深刻把握人性,善于诱导人们向善。

人性真的经得住考验吗(人性为什么不能用来考验)(3)

但是,如果不加区分的真诚显或者用愚蠢的方式,就会有诱导人们作恶的嫌疑,而这种行为则只能称之为伪善了。

从另外方面讲,“人性”就好比一个平台,你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存放“善”,也可以存放“恶”。

因此,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其实是要懂得爱自己,也唯有爱自己,才会爱他人,才有可能发现更好的自己,继而与良善为伍。

反之,那些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的人,往往都是因为疏离了智慧所致。

人性真的经得住考验吗(人性为什么不能用来考验)(4)

而这样的人,当然更应该尽一切努力,去获取智慧——智慧不足的人,其实是很悲哀的,进一步地说,这样的人,在社会博弈之中始终居于下风,当个人利益长期受到剥夺,其内心囤积的失落感,就好受到高效的腐蚀液腐蚀一样,时刻浸蚀着他的心,一旦这种浸蚀突破极限,就有可能无法控制自我,最终会产生恶的念头并做出“恶”的行为来。

由此可见,真正的善良,不仅不会让人吃亏,反而会是一种强大的、保护自我也保护他人的智慧力量,而具有良善之心,长期与智慧为伍的人,当然更容易得到美好的生活。

人性真的经得住考验吗(人性为什么不能用来考验)(5)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我们为什么讲人性不能用来考验的真正原因。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