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金二相声近200年的发展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或为相声去开枝散叶,促进了相声的振兴;或为相声留产业,帮助构建体系完整的艺术大厦;或是带领行业披荆斩棘,闯出一番名堂。

纵观相声发展史,有许多显赫的名字不能忘记。贡献更为卓著的,则成为行业里的大师级人物,供同行与观众膜拜。之前有朱绍文、张寿臣,之后有马三立、侯宝林。

这四位是相声行业里毫无争议的大师级的人物,如今相声的规范和流派也是沿着这些人的规划前进着。即使因为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妨碍,也并无变轨。

姜昆点评公式相声(相声界公认3个大师)(1)

在一次采访中,曹云金谈到了相声界的发展历程,按照他的说法,马季是相声界最后一位大师,而在如今的相声界,无论是姜昆还是郭德纲,都担不起大师的称号。

曹云金有相声底子,也有相声见地,关于马季是相声界最后一个大师的说法,算是行业内和观众的一个共识。在马季相声去世之后,不少媒体将其誉为相声大师。

没成想侯耀文却跳出来阻止,并列举出了大师的五条标准,明里暗里的表明马季并不符合大师标准的意见,这也就开始了数十年的侯门恩怨猜疑。

姜昆点评公式相声(相声界公认3个大师)(2)

如果细致的分析一下,马季到底符合不符合侯耀文列举出的五条标准呢?或者说,这五条标准到底有没有代表性,又能不能作为衡量大师的参照系?

剥丝抽茧、大浪淘沙,其实符合两条标准就能够称之为大师。第一条是表演得过关,能自己写、演的出彩、观众喜欢;第二条是秉持正道,能带着相声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姜昆点评公式相声(相声界公认3个大师)(3)

第一、是相声门里的权威。马季自不必说,其实从80年代后期开始,马季就已经成为相声的一把,带着相声朝歌颂式发展了。

第二、擅长表演的同时还要能独立创作剧本。马季一生创作表演的相声,数不胜数,放眼整个相声圈都是傲人的存在,绝对的一哥。

第三、必须发扬相声,让相声生根发枝,是相声教育家。从相声到歌颂型相声,从学徒到马家军头领,马季广收门徒,带领相声进入二次复苏期。

第四、必须是相声理论家,能够写书、出书。这一点很粗范,相声理论家可不等同于写书出书,能写书出书的也不一定是理论家。

姜昆点评公式相声(相声界公认3个大师)(4)

如果是要求编写一本像《相声溯源》这样的大书,怕是相声界的大师只有侯宝林一人,若是将《一生守候》等自传类的内容都算上,又将范围扩大化了。

因此这里不妨将其整合为,能规范相声演出方式,打造相声流派。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马季都能符合标准。

第五、必须是评论家,能够引领相声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和前面的理论家一样,都是为相声良性有序发展而做出的客观要求。马季海纳百川的性格,为相声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渠道,更引领了未来方向。

姜昆点评公式相声(相声界公认3个大师)(5)

标准是变化的,但艺术高度已经不再变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准,观众心中有着最明白的尺度。马季是当之无愧的相声大师,怕是后无来者。

以前也看到过一个问答,少马爷究竟算不算是相声大师?结果很明显,少马爷是毫无争议的艺术家,但还达不到相声大师的水准。当然这种可有可无的头衔,对少马爷也没什么吸引力。

少马爷做的主要事情是守成,而非开拓创新,因此对相声界的理论贡献和体系建设的作用并不大,若按照侯耀文的标准,则更为远甚。

姜昆点评公式相声(相声界公认3个大师)(6)

如此看来,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师的,是马季的大徒弟姜昆。首先其是创作、演出俱佳的演员,在《虎口遐想》前就有几十段相声问世,与梁左合作也有自己的改动。

再者相声的方向就是惩恶扬善,而不是用低俗的内容来猎奇,因此要有坚定的立场,坚守演员的本心。

只不过还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相声界合家欢,而不是隔阂充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