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左手美酒右手美女的柳永先生大可笑傲江湖,但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凡有华人处,皆能谈金庸。”要论起知名度,威名远播三江五湖,甚至蜚声四夷海外,金庸还是首屈一指。
遥想金庸先生驾鹤西游,在海上的无名仙山遇见柳永,双方一揖到地,随后坐而论道,信手指点江山,出口斐然成章,天风回荡,花落如雨,比之华山论剑,定是别有一番情趣。
因为对金庸多有偏爱,所以太史叨叨令自认为,是他用十五篇精品力作把武侠小说推上了峰巅(疯癫?呵!),后世亦将鲜有出其右者。在武侠小说圈里,要是搞一个投票的话,金庸先生当选“武林盟主”的可能性极大,尽管有一部分古龙先生的拥趸略有微词。
其实,今天太史叨叨令要谈的主角也不是金庸,只是提到他,总免不了想过过嘴瘾。好了,本篇的主旨是想把武侠小说的根儿刨一刨,因为近期看到一些宋代笔记,里面时不时也会冒出一两位深藏不露的大侠,那武侠小说究竟是不是由此起源呢?
咱们按着时间顺序往前推:
金庸、梁羽生和古龙几位被称为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既然有“新”,自然有“旧”,旧派武侠小说也曾经在江湖上一呼百应,风行天下,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写作当年也深受其影响和启迪。
旧派中的代表人物当属还珠楼主,此公一生作品恐怕要比自己的身高高出不少,煌煌四千多万字何人敢于小觑,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代表作为《蜀山剑侠传》,妙笔生花,花团锦簇,描摹出一个绚丽奇幻的仙侠世界。这部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设定,后来几乎成为武侠小说的套路和规定动作。
也有人认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平江不肖生。此公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侠坛首座,卓立南方武侠潮头。他本人从小文武兼修,造诣深厚。1922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开风气之先,执武侠小说之牛耳。
与他分庭抗礼的是“南向北赵”的赵焕亭,有《奇侠精忠传》留世。此公早年宦游各地,搜罗侠客轶闻、又善从前人笔记中取材,虽不谙武术,但对各路武家都用心揣摩,还常到古寺实地踏勘,因此写来生动逼真。另,旧派中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诸子也各有千秋。
从《虬髯客传》到《三侠五义》,武侠小说怎样星火燎原?如果一锥子扎到底,论及武侠文学的源头,越过宋代的话本和笔记,再越过魏晋六朝期间盛行的神异和志怪小说,可以追溯到汉初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这些游侠与刺客虽然出身草根,但都是“三重”人士,即重仁义、重信诺、重恩仇,而重义轻生者,免不了暴力违章抗法,为社会上各大“名门正派”所不容,正如韩非所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先秦两汉,游侠毕竟游离于主流之外,故武侠篇章尚属星星之火,可以视之为武侠文学的萌芽。
注意这里用的是“武侠文学”,还不能正式称之为“小说”。到唐代传奇中又涌现出了一批侠义之士,他们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甚至安邦定国。其中,裴铏所著《传奇》之《聂隐娘》和《昆仑奴》已具武侠小说雏形。
也有人把袁郊所著的《甘泽谣》之《红线传》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红线传》文辞优雅,灿如珠玉。金庸先生认为结尾极是飘逸有致,既豪迈而又缠绵,明灭隐约,余韵不尽,是武侠小说的上乘片段。
太史叨叨令则盛赞其中一句——“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嗟夫神来之笔,为之绝倒。
个人认为,《红线传》偏于玄幻,红线神乎其技,后世各路大侠们也目瞪口呆,所以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而公推的杜光庭《虬髯客传》,此为唐人传奇中的名篇,虬髯客武功出神入化,人格卓荦不群,行事高蹈不羁,是否可以称之为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
司马迁《史记》中说:救人危难,周济贫困,不失信,不背言,合于仁义,即谓之“侠”;而虬髯客绝不同于一般西风白马快意恩仇的剑客,他是境界高远的“侠之大者”,武林盟主在他眼里也许不值一哂,他要图谋的是江山社稷,所以《虬髯客传》也还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忽发奇想,要是把唐传奇中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倒是一套不错的武侠班底,可惜这些散落的珍珠没有串成链。
要谈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不能再往前推了,只能再往回看,回到清代的《三侠五义》。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这部从《包公案》生发出来的小说,算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这书成于清代中后期,作者石玉昆是被后人誉为“单弦之祖”的评话艺术家。
《三侠五义》里“启用”的一些武功术语,像什么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还有一些江湖勾当,比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等,甚至机关埋伏,比如陷空岛和冲霄楼等种种武林名目,恰似开了一个武侠百货铺,这些都对以后武侠小说里的各路豪强的流派与身手产生了重大影响。《三侠五义》之后,武侠作品风起云涌,高潮迭起。
但太史叨叨令认为,《三侠五义》已经是集大成的标准武侠小说,或者说已经是武侠小说的第一座高峰,再说他是开山鼻祖还是不合适的,那么在《三侠五义》之前,还有没有成型的武侠小说呢?
应该说,一定有。
“三言二拍”已经呈现出一个波谲云诡的武侠世界明末有两位小说大家联袂出世,“三言”和“二拍”的作者冯梦龙和凌濛初生死都是前后脚,这两位小说家要比石玉昆早个一百多年。冯梦龙的“三言”出道即扬名立万,一时书商趋之若鹜,凌蒙初也是看到冯梦龙的书“行世颇捷”,见猎心喜,遂写“二拍”。
“三言二拍”畅行于世,在这五部小说合集当中,写到“侠”的达到十三四篇,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比重。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要说侠客,这是大家公认的看家招牌,要不,还有脸叫什么侠客?
此人好结交天下豪杰,任侠任气,是个“管闲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看到美女京娘遇困,便学那关云长独行千里护送皇嫂与刘皇叔相会的故事,一个承诺便慨然承当护送的使命。后来,京娘愿以身相许,赵公也提出将京娘嫁给他,但均被他义正词严拒绝,不能不说他的侠义气概达到了十二分的爆表值。要说此人也不是生人,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便是,此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还有一位名叫尹宗的好汉也有赵匡胤一样的英雄事迹,因为偶遇被人掠去的万秀娘,决意将其护送回家。尹宗有八十岁的老娘,百般孝顺,老娘一句话,他便是火海刀山也敢闯去。老娘让他不许贪恋秀娘姿色而起歹念,尹宗竟然在秀娘诱惑之下能够坐怀不乱。后来,因为寡不敌众,尹宗为一句诺言甚至断送了性命。这位本来干些黑道营生的江湖好汉竟然化身成不顾自身安危的侠义之士,也令人肃然起敬,此出自《警世通言》卷三十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来去无踪,妙手空空。侠盗,当然也是后世武侠小说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喻世名言》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描写了一众出色的“贼人”,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侠盗”。因为这些人也只跟有钱人和官府作对,刚开始推出来一个宋四公,手段好生了得,以为是个贼王,想不到他还斗不过他的徒弟——青出于兰的赵正,这厮算是猴精到了精致,把个卖人肉包子的侯兴贤伉俪捉弄得云山雾罩,后来又移花接木,把官府的人撩拨得死去活来。
有趣的是,《二刻拍案惊奇》也有一篇写侠盗,同样出彩,叫作《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戏》,懒龙“不是俗偷儿”,偷钱、偷鹦鹉、偷锡酒壶、偷道士帽子、偷米为人出气,番番手段不同,总令人匪夷所思。偶遇困境,意外被人锁进柜子,或学老鼠或学猫,一番折腾竟能化险为夷,安然脱身。更妙的是,此人还懂得适时收手,藏身古寺,卖卜度日,竟得个善终。有分教:懒龙事迹从头看,岂必穿窬是小人?
旷世高手,游于化境。武侠小说里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绝世高人,像风清扬,像扫地僧,总让人回味无穷。
一身好本事的六扇门高手刘东山,张弓追逃矢无虚发,号称“连珠箭”,在顺城门自夸二十年间不曾遇个对手。后来道上偶遇一位鲜衣怒马的美少年,少年拿起刘东山的弓,“连放连拽,就如一条软绢带”,而刘东山拿起少年的弓,憋得面红耳赤,“终不能如初八夜月”!少年在谈笑间抢走刘东山的百多两银子,绝尘而去。
刘东山就此隐姓埋名,开了一家小酒馆。三年之后,少年同九位豪客一起出现,个个仪表不俗,食量惊人。少年为当年的事道歉,还他千两白银。小说还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位“十八兄”,年龄最小,食量却相当于店中五个人,衣饰华丽,其他豪客也都对他无比恭敬,这位十八兄的功夫究竟达到了何种境界?“十八兄”到底该是位李兄还是木兄呢?呵呵,看官可以小猜一下。这一篇出自《初刻拍案惊奇》卷之三,叫做《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
有武功深不可测的美少年,更有高蹈世外的女侠,此出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小说中有一位身怀绝技且勇义刚烈的女侠韦十一娘,客店偶见商人程元玉仗义疏财,心生敬意。后来,程元玉的仆人马匹财物被劫,十一娘援手相救,不仅令盗贼如数归还财物,还赠送灵药。十一娘的高行不尽在此,针孔可度,倏忽千里,其所做作为大都非为私仇,干的都是剪除贪官、替天行道的事。十年后,程元玉巧遇十一娘弟子青霞,不日间蜀中某官暴卒。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青霞所为也。
“三言二拍”中,另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等篇章,豪士、刺客、游侠、僧道、捕快各擅胜场,叹为观止。
各路人马已然粉墨登场,甲光金鳞,神摇目夺,如此一来,说“三言二拍”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不知各位看官尊意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