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封信,在广州市黄埔区铁英中学83名初一学生的笔下诞生,然后从广州出发,历经千山万水,最终到达新疆海拔5100米的秋迪俭革拉哨所,送到某边防团官兵们的手中。

近日,铁英中学学生写信致敬边防官兵的实践活动,引来多家媒体报道,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和读者们的赞赏。铁英师生们为边防官兵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而感动,边防官兵也为同学们“致最可爱的人”的举动而感动。日前,广州日报记者采访铁英中学的相关老师和学生,“致最可爱的人”背后也有着一群可爱的人。

从课本、历史和新闻中了解“最可爱的人”

今年2月22日是广州幼儿园、中小学春季开学的日子。前一天,铁英中学在报告厅举办开学宣讲活动。在宣讲活动中,该校教务处黄磊明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边防官兵保家卫国、为祖国奉献牺牲的英雄事迹。

铁英中学隶属于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是一所由广铁一中教育集团进行全面管理的公办学校。该校于去年9月正式开学,目前学校仅有初一年级近300名学生。黄磊明老师告诉记者,在开学宣讲活动中,同学们被边防官兵的事迹所打动。随着对英雄事迹的深入了解,同学们的情绪也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为边防官兵的事迹而感动。

黄磊明老师表示,学校举办此次写信致敬边防官兵活动的另一契机,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到课本。《谁是最可爱的人》由作家魏巍所著,是其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所写的报告文学,并于1951年4月1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志愿军战士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此后,《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直到2001年。

时隔20年,2021年春季开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再次编入语文课本中。铁英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这篇文章。

如何让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如何让学生体会志愿军战士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如何以实际行动致敬“最可爱的人”?包括黄磊明和该校语文老师在内,经过思考之后,想到了组织开展“学习军人精神,争做班级英雄”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结合语文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学习,并向学生展示和讲述边防官兵保家卫国的新闻报道,比如关于表彰卫国戍边边防官兵的相关报道。铁英中学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将他们收集的英雄事迹,还有对已牺牲的英雄们的不舍,以及从中学到的精神品质,写到笔记本中。

学生们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黄磊明老师说:“学生们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受到表彰的四位卫国戍边边防官兵中,年纪最小的可能也就比他们大6、7岁,也就是他们哥哥姐姐的年纪。这给学生的感触和震撼很大。”

在学生重温过往历史和了解当下新闻的过程中,“致最可爱的人”写信给边防官兵的活动,迅速开展起来。在校长张育平的全力支持下,铁英中学近300名学生全部参与。活动从二月下旬开始,到3月3日时,全部信件征集完毕。铁英中学的老师们从近300封信件中,挑选出140多封。其中,83封寄往新疆,另有60多封寄往西藏。

致所有的最可爱的人(背后有一群可爱的人)(1)

纠结一字一词一句,浅言素语传达真情

铁英中学符雨欣老师表示,铁英中学向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领导鼓励老师们践行“胸怀天下”的育人目标。在“致最可爱的人”书信活动中,不少学生经常在课后单独找到她,为的是让她对信中的个别字眼、词语和句子进行指导。

学生希望在信中表达对边防官兵的敬意和情感。有的学生纠结于用“你们”还是“您们”,纠结于用“崇敬”还是“尊敬”。他们担心所用的词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敬意。还有学生认为自己写的内容过于口语,担心“此致敬礼”的格式写错,一再向老师请教。为了解边防官兵的生活,不少学生还会自己去查找资料,比如纪录片和新闻报道。符老师表示,同学们会三番五次地修改信件,定稿之后还会多抄写几遍,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份再寄出去。

符老师告诉记者:“写这封信就是想让学生自由发挥,从他们自己的想法出发,说出他们的真心话。”钟同学告诉记者,在写信过程中,她会主动想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样的体验和以往写作文相比,很不一样。“以往写作文的时候,会想着怎么拿高分,会堆砌一些辞藻。这次是从自己真实的情感出发,很写得更细致,会去思考怎么表达得更好。”

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单单文字不足以表达他们对边防官兵的情感,于是自发在信封上和信纸里画画。何柳颖老师表示,同学们在写信时会直接袒露和表达他们的情感,画画则显得更加直观。

画一面国旗,学生要表达的是爱国;画一棵大树,表示边防官兵是国之栋梁;画两座雪山,表达对远方官兵的思念;画两名在敬少先队礼的学生,则是在表达敬意。有学生在信纸上画了一朵送给官兵们的小红花,希望带去健康和好运。还有学生画一只张牙咧嘴小鳄鱼,配文是:我们也在变得强大和优秀。

致所有的最可爱的人(背后有一群可爱的人)(2)

秋迪俭革拉哨所的回信让学生很惊喜

信件征集完毕、经过筛选之后,学校开始寻找将信件寄给边防官兵的渠道。黄磊明老师是多年的“军迷”。在找寄信渠道时,另外两位笔名为“海帆”和“菜兵”的“军迷”也出主意出力气,帮了大忙。

多方帮助之下,黄磊明很快将这些信件以快递方式寄出。3月13日,这些信件抵达新彊军区喀喇昆仑卫士编辑部,并由编辑部工作人员郭发海和帅晶晶二人策划,委托将奔赴边境一线采访的记者张虎、石韦航和郭靖,把这些信件带给边防官兵。几天后,这些信件随同记者坐上运送给养的军车,送上海拔5100米的秋迪俭革拉哨所,送到边防官兵们的手中。

有报道称,哨所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信号,官兵们对书信有特殊的情结。战士任彬恺说:“这封信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一份荣誉。为了这群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愿意付出一切。”

战士秦汉说:“身为边防军人,我们愿意替你们负重前行,给你们更多的岁月静好。谢谢同学们。”战士樊延昭说:“没想到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在这么艰苦偏远的地方,能收到这样一份关心关爱。我觉得我们在这里的付出非常值得。”

收到来自铁英中学的信件之后,哨所官兵们也通过视频,给同学们回信:“感谢同学们的关心。我们在海拔5100米的边防哨所,祝你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3月13日,学校已收到来自新疆的“信件已到”的反馈。上周末,学校收到秋迪俭革拉哨所的“回信”。学校立即让各班班主任告诉家长和学生:“我们收到来自秋迪俭革拉哨所的回信了。”

3月22日周一,铁英中学组织学生观看了边防官兵们的“回信”。通过视频,也通过相关新闻报道,铁英中学的同学们知道他们的信件送到了官兵们的手中;知道海拔5100米的“云端”有一个“秋迪俭革拉哨所”;知道这些信件送到他们手中之前,要经历54个“回头弯”,从山脚到山顶8公里的距离,给养军车要行驶将近1小时。

不少学生告诉记者,当得知边防官兵们收到他们写的信件时,都感到非常惊喜。魏同学:“本来以为就是老师布置作业,没想到真的能送到战士们手中,没想到还给我们回信,就觉得意外和惊喜。”

校方介绍,从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到本学期致敬卫国戍边官兵,这是铁英中学一连贯的爱国主义教育。接下来,学校也将继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军人的无私奉献和纪律严明,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好好学习,攻坚克难,热爱祖国。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谢泽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凤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