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的关节面与距骨的滑车构成,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距关节。关节窝又称踝穴,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共同构成,容纳距骨滑车。由于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较稳定;当踝跖屈(往下踮脚尖或者足下垂)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开始出现不稳且能向侧方移动,此时容易发生踝关节的扭伤。因为外踝比内踝低,阻止了距骨过度外翻,因此以踝关节内翻损伤(即外踝的韧带或骨损伤)最为多见。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2)

踝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韧带加强。(1)内侧韧带:胫侧副韧带为一强而有力的三角形韧带,又名三角韧带,位于关节的内侧。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跟、舟三骨。由于附着部不同,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胫舟韧带和位于其内侧的距胫前韧带。三角韧带主要限制足过度外翻,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2)外侧韧带: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的外侧,由从前往后排列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条独立的韧带组成,连结于外踝与距、跟骨之间。距腓前韧带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跟腓韧带在踝关节中立位限制足内翻活动;距腓后韧带可限制踝关节 过度背伸活动。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足踝的内翻幅度。(3)下胫腓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3)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4)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5)

维持踝关节周围血供的动脉血管主要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及其分支;收集其周围静脉血的静脉血管则主要有大隐静脉、胫前静脉、腓静脉、小隐静脉及胫后静脉等。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6)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7)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8)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9)

支配踝关节运动的神经主要有胫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等。胫神经主要支配踝关节跖屈的肌群(如小腿三头肌);腓深神经则主要支配踝关节背屈的肌群(如胫前肌);腓浅神经则只要支配踝关节外翻的肌肉(如腓骨长短肌)。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0)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1)

支配踝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有:

(1)跖屈: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

(2)背屈:胫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前肌、胫骨后几等

(4)外翻: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

其肌肉分布可以大致分为三层:

第一层: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2)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3)

第二层: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4)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5)

第三层: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6)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7)

最后,呈现一下整体的结构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8)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踝关节的基础解剖)(19)

踝关节的基础解剖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欢迎私信留言。如果喜欢,记得关注并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