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1)

他是童心永驻的快乐“老顽童”

也是“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

他翻译了《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等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总字数逾千万字

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先驱者”

今晨

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译家

任溶溶在上海逝世

今年5月,他刚刚度过百岁寿辰

这些经典童话由他带进中国

任溶溶曾说:“我翻译许多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读到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乐,享受好的艺术作品。”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2)

任溶溶为学生签名。中新社发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49年后历任上海少儿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

任溶溶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儿童文学大家,儿童文学泰斗、第一位10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他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创作一生笔耕不辍,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奖、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柳林风声》《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这些都是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童话,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和睡前故事里,都会或多或少伴随着几篇安徒生童话,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把这些经典童话带入中国的幕后英雄就是任溶溶。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3)

在任溶溶看来,儿童文学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对象十分明确,是孩子,而且不是笼笼统统的孩子。给幼儿译外国儿歌,自然要译成儿歌样子,朗朗上口,给大孩子译书又不能有娃娃腔,孩子大了,不爱别人把他们看作娃娃。原作者的书是写给不同年龄的孩子看的,自然要让他们的小读者看得懂,看得有兴趣,译者也就应该做到这一点,让小读者看得懂,看得有兴趣。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4)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幕后

任溶溶译过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他自己说,“翻译这么久,觉得最有成就的是翻译儿童诗,翻译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儿童诗”,后来创作儿童诗,也是“长期翻译外国儿童文学,学到了不少东西,入了门的结果”

任溶溶创作了许多伴随中国孩子长大的童话,比如被拍成美术电影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儿童诗歌和散文:《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我成了个隐身人》《土土的故事》《丁丁探案记》等等。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5)

他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被誉为建国后最优秀的短篇作品:他们一个做什么事都丢三落四,一个开口就是“不高兴”,给无数孩童带来了欢乐,是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的长成的经典作品。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篇《没头脑和不高兴》只花了半个小时创作。当时在出版社担任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去少年宫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过来的外国儿童故事,讲着讲着,自己脑子里也开始形成了一些儿童故事。

1956年1月,《少年文艺》编辑向任溶溶约稿。任溶溶来到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馆,要来一杯咖啡,铺开稿纸,奋笔疾书。他曾回忆:“角色都从生活中来,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高兴嘛,我的孩子有点倔脾气,叫他做什么,他就会说:‘不高兴!不高兴!’有一次,在少年宫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后来出版社也听说了,他们就让我写下来,我在咖啡馆里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出来了。”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6)

“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

上了年纪后任溶溶依然有很多业余爱好,比如喜欢听京戏,听古典音乐,看电影、电视,吃美食等等。

他是广东人,本身就是一位美食家,他的美食文章,不摆噱头,如实道来,却说得活色生香,不单是吃,更有美食的前生今世。“同是一家‘小绍兴’,他六十年代初吃的却是它的炸排骨,那是小绍兴的前生,至于白斩鸡和鸡粥,则是它的今世。他写美食,还有与美食相关的众生相……品的是食物,悟的却是人生世相。”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7)

2016年5月的一天早上,任老昏昏沉沉起不了床,被迅速送到华山医院。随后,任老就被医生要求时刻戴着吸氧面罩。任老属猪,他写过一首诗《我属猪》。没想到,这下真像猪八戒了。即便戴着氧气面罩,任溶溶也没闲着,他在病房里找到一张病号饭的菜单,在上面写东西:同病室的病友、昔日的朋友、有趣的往事、美味的佳肴……

最近几年,任溶溶与吸氧面罩须臾不可分,但读者们仍然时不时从报刊读到他的小短文。

作家、诗人赵丽宏说:“我每次都很仔细阅读……他对生活的爱、对文学的爱、对事业的爱,就是一种回报。我想他种下了爱的‘因’,回报的就是他到100岁还能写作的这样一个‘果’。祝他能够一直这样健康地活着,为孩子们创作更多的作品!”

在作家、诗人高洪波眼中,“任溶溶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不老的童话,他用自己的生理年龄证明儿童文学工作者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乃至事业年龄拥有两个非凡的字——年轻。”

“任老有一次问我:你们写作是不是提倡主旋律?他说,童年的主旋律是快乐,人生的主旋律也应该是快乐。他的一辈子谱写着快乐的主旋律。”儿童文学作家张弘说。

任溶溶曾说,“有人说,人生是绕了一个大圈,到了老年又变得和孩子一样。我可不赞成‘返老还童’这种说法,因为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

今天,

一辈子的“老顽童”驾鹤西去,

他在文学作品中留下的快乐的旋律,

还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儿童。

网友纷纷留言送别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8)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9)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10)

任溶溶奶奶的耳朵(别了没头脑)(11)

“我这一辈子啊,都是为小朋友做事情。”

“我的一生就是一个童话,我很幸运活在有儿童文学的时代。”

“万一我返老还童,再活一次,我还是想做这个工作。”

任爷爷,一路走好!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综合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新闻晨报、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