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十八难(灯下漫笔人生思辩)(1)

作者:杨志怀(金色的号角)

人生在世,大概谁都向往富足富有的富裕生活,谁都不愿当穷光蛋过穷日子成贫困户。然而,不知是天公不肯做美,或是社会规律使然,贫富不均有穷有富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哪儿都有。不仅过去有现在有,恐怕将来永远都会有。于是,说贫道富也就成了人类社会一个经久不衰的古老话题。

笑看人生十八难(灯下漫笔人生思辩)(2)

人世间的贫与富是相对而言比较而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也就无所谓贫富。您说压力不小生存不易的都市白领生活是富是穷?相对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显然不是穷鬼,而较之家大业大日进斗金的百万富翁则无疑不算富人。您说身价230亿美金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是不是大富大贵富得流油?对咱老百姓而言自是贫富相差十万八千里,而较之资产高达62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巴菲特则无疑是小巫见大巫。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异差就差在看您与谁比上。所以说,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人心不足蛇吞象”虽未必就错,但通常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知足常乐为好。

笑看人生十八难(灯下漫笔人生思辩)(3)

人类的贫与富,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想当年谁家如无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老三件大概就是穷人,现如今即便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恐怕未必能算富户。改革开放之初“万元户”可谓凤毛麟角令人羡慕不已,时隔三十年后月薪达万元的早已大有人在屡见不鲜。过去咱乡下人逢年过节能吃上大鱼大肉就算富裕,现在城里人隔三差五能吃上杂粮野菜才够小康。此番变化诚如一则逗乐段子戏言:“俺刚啃上白面馒头,人家又改吃粗粮了;俺才用上手纸擦腚,人家又用它揩嘴了”。这大概正是我国城乡居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生动写照,自然也是对咱们工薪阶层日子究竟穷了还是富了的形象注脚。所以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话虽是真理,但如仍然“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可就是不妥不当也不宜。

笑看人生十八难(灯下漫笔人生思辩)(4)

人之贫富差异并非仅限于拥有多少硬通货和不动产,还涉及到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各方面。譬如:同是穷则思变养猪卖肉发家致富,许多农民兄弟养了一辈子猪,卖了半辈子肉也没富裕到哪儿去;而有位北大才子杀入这个行业仅一年,就杀成一个拥有近百家连锁买卖的“猪肉大王”。这可否称之为在学识见识胆识上的有贫有富?又如:同在天灾之后奉献爱心扶危济困,众多国人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连最为贫困的乞丐也在倾其所有;而有的富翁则是虚张声势哗众取宠,所谓巨额捐款最终也没见他兑现。这可否称之为在人性人心人品上的有富有贫?所以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之说虽得人心,但人再穷还是别沦落为“穷得只剩下钱”的精神乞丐为好。

笑看人生十八难(灯下漫笔人生思辩)(5)

记不大清是谁说过“贫富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穷人盼致富,还是富人想更富,两者无可非议都没错。只要您是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当然是生活越富越好;只要您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然是资产越多越好。当年小平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如今党和政府加大扶贫力度,推行惠民政策,缩小贫富差距,目的都在于让老百姓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过上富裕生活。但有一点似乎不应忘记:钱财这东西毕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与其“终生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不如人生在世之时就把钱财看淡一些。道理极其简单:即便芸芸众生所说的人生财富仅限于金钱,您也可以立志发愤成为全球首富,但永远决无可能拥有整个世界。

笑看人生十八难(灯下漫笔人生思辩)(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