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几千年文明中,出了几位圣人老子,孔孟,朱熹,最后一个应该就算是王阳明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王阳明自己的生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王阳明自己的生平(读明史系列之最后一个圣人)

王阳明自己的生平

在中华几千年文明中,出了几位圣人。老子,孔孟,朱熹,最后一个应该就算是王阳明了。

话说他对近代的影响,随便提几个人物大家应该就会知道: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在拜读了王阳明著作之后将自己字“志清”改成了“中正”(王阳明对事理评析:“事变亦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慎独’。所谓中正平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因为读了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推崇“知行合一”,也因此改名叫做“陶行知”。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大将东平乡八郎在自己的庆功宴上,众人问为何对打仗如此精通,他拿出了自己一块腰牌,上面写着:一生伏首拜阳明,意思就是阳明是我的得偶像,我是学习他才有今天的成就。

可见,一个优秀的人总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而思想的光辉,是可以跨越古今的。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阳明到底何许人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宪宗成化八年生于余姚北城,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 。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王阳明一生不过活了不到六十岁,然而他的成就却是巨大的。除了生平不同于常人,中年悟道仅凭一人之力大败叛军,他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开创了影响后世几百年的“心学”。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参拜、学习王阳明心学的还大有人在。而他充满神奇的一生也被拍成了许多电视剧作品。诸如2007年的《大明帝国之夜来风雨》、2012年的《王阳明》、2005年何炅主演的《正德演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王阳明出身于官宦之家。与其他的官二代不同,他的父亲王华是状元(大家可以去科普古代状元的难度),“老子英雄儿好汉”,王华这位老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可谓是倾注了毕生心血。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他。可是王阳明心思压根就不在学习上。当时正值瓦剌部族强大,于谦先生的“北京保卫战”硝烟未远,他对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有着难以理解的好感。

在他15岁那年,他竟然一个人骑马跨越了长城跑到塞北去“视察”草原。吓的他父亲半死。为了避免儿子再次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他张罗了一门婚事。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结婚之后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

但是,如果奇人就这么平平淡淡,也就没有后来的圣人之言了。

在28岁那年,他会试中二甲进士第七名。自此踏入仕途。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救助,因此触怒了刘瑾,被杖打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现在的贵阳西北七十里)当龙场驿栈驿丞(相当于招待所所长)。而在他遭到贬谪途中,刘瑾还派了杀手刺杀他。亏的他脑袋灵光,把自己的衣服丢到河里,又写了一封遗书伪装了自杀现场骗过了杀手们。

来到贵州龙场之后,他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仕途不畅,愧对父母教诲,困顿渺无人烟处所…一时间百感交集,难以自拔。然而,更让他寝食难安的是追逐半生,思悟半生的“道”究竟存不存在?!某日,天降暴雨,他愣愣的站在雨中。“何为存天理,灭人欲”?难道“天理”即是“人欲”?或者,“理”就是“欲”?

雷声滚滚,雨声阵阵。

他就这样思索着,思索着。终于,他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理”就是“欲”。

这就是后来的“龙场悟道”。自此,他开启了开挂人生。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在这些地方,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平息了土匪之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因为王阳明平息土匪叛乱后兵符上交国家,因此并于一兵一卒。可是,他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

过了一段时间,他手里终于有了八万“大军”,于是他率领这些仓促之间组成的军队上演了一处“围魏救赵”,直捣朱鹮濠大本营南昌,致使朱宸濠不得不把攻打南京的军队回撤,最终大败。经历仅仅35天的时间,他从无一兵一卒到坐拥八万大军,而一举击溃准备多年的朱宸濠叛乱。可谓创下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平定叛乱后,因为宦官刘瑾仍当权,他为避免树大招风,把平叛大功想让,辞官归隐,在嘉靖四年(1525年),于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开始了讲学生涯。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广西平叛前夜,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元1529年1月9日上午8时左右),弥留之际的王阳明,让家童把唯一在身边的弟子周积叫进船舱,然后徐徐睁开眼睛对他说:“吾去矣。”周积泣不成声,问先生有何遗言,王阳明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便阖目而逝。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

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1997年3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有缘相至,可以去瞻仰曾经圣人的风采。

我是“江船行者”,一个喜欢历史,热爱文学创作的青年。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故事,请关注我奥。如果你们有那个比较喜欢的历史人物欢迎留言评论,我也会不断推出新作品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