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姚启圣和周培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所以所谓的下场完全不会一样。

基于真实历史上的确有姚启圣和周培公这两个人,炒米就电视剧联系史实来聊一聊“平三藩”和“平台”这两大功臣的殊同待遇。

姚启圣是一个乱世实用主义者,他身上有明显的缺点。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历史上有吗(康熙王朝姚启圣如果没有辞官)(1)

(《康熙王朝》中倔脾气的姚启圣)

姚启圣此人真实历史中和电视剧还是有出入的,他并不是周培公举荐给康熙的。而且此人的特点有三,“胆大人浑”、“记私仇”、“没责任心”。因而康熙敢用此人”平台”,不得不说康熙在用人上,同样胆大心细,知人善任。

姚启圣是因私仇当了清朝的官的,因为在通州被当地土豪侮辱,一怒之下投靠了清军,被委任为通州知州,当了官后,姚启圣立刻抓住那个侮辱他的土豪,用棍子打死,打死后,就丢下官印逃跑了,逃跑了。。。(电视剧里康熙烧掉的那个顺治永不叙用的诏书,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事。)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历史上有吗(康熙王朝姚启圣如果没有辞官)(2)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

不过牛人就是牛,康熙二年,人家又想当官了,结果还真就考上了,做了广东香山知县,可是一上任才明白自己这个官为什么好当?原来前任知县因财政亏空数万而被捕下狱了,自己想当这个官,就要代为偿还亏空。

这可难不倒姚启圣,人家悄悄开放海禁,做起来生意,不但还了亏空,自己还赚得盆满钵满。钱赚到了,自然又是跑路。

姚启圣人浑,还尽碰到贵人贵事。”三藩之乱”让姚启圣再次看到机会。康亲王杰书去平叛靖南王耿精忠。机会来了,姚启圣学了把刘备,拿着之前挣的钱和儿子姚仪招募了几百个壮丁,投靠康亲王麾下效力。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便又给了他一个诸暨的知县。

一打仗姚启圣的运气就来了,随着朝廷“平三藩”顺风顺水,功劳也是越来越大,官自然也是越做越大,不过炒米有点看不懂的是,姚启圣和他儿子战功卓著,但是所有军饷耗费,都是自掏腰包的,直到做到福建总督,就有权利各种名义跟朝廷要钱了。

最后顺其自然地被推到了“平台”的第一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了台湾,大功告成,姚启圣很及时地生病死掉了,而之前领了未用完的大约四万七千帑金,康熙最后很仁义地豁免说不用还了。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历史上有吗(康熙王朝姚启圣如果没有辞官)(3)

(姚启圣石像)

姚启圣是有”缺点”的人,有缺点的人,现实中的下场一般不会太差。所以结合电视剧里的逻辑,姚启圣辞官,做个西湖候结局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不辞官,康熙也不会把他怎样。因为他更爱钱,就不会威胁到康熙。而且反正对于一个有缺点的人,想收拾你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而周培公,在《康》剧中,是近乎儒家道德意义上的完人。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历史上有吗(康熙王朝姚启圣如果没有辞官)(4)

(《康熙王朝》中平陕甘之乱的周培公)

从康熙贸然同意“撤藩”开始,周培公就开始作为即将要“力挽狂澜”的主角开始介入整个“平三藩”大业了。而且出现在了每一个危机的关键点上。“太监内乱”、“平察哈尔王”、“进击吴三桂”、“只身劝降王辅臣”。至此,周培公对于大清而言,几乎是再造之功了。即便如此周培公亦未贪功,且遭受种种不公正待遇,仍心系国家。临死前仍为康熙绘制了大清皇舆图。最终彻底感动康熙,并为之守灵。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历史上有吗(康熙王朝姚启圣如果没有辞官)(5)

虽然真正历史上周培公没有电视剧里功绩之大,但为人处世各方面与《康》剧里塑造的角色还是比较吻合的。

所以周培公的事件说明了他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不在乎个人得失”的人。而在他的光辉形象下,连康熙也为自己的一些权谋的小心思而感到羞愧。

本文由”炒米视角”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吐槽。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历史上有吗(康熙王朝姚启圣如果没有辞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