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民谣有云:初一场,初二场(极其热闹),初三无姿娘(煞日,女人不上街),初四神落天(诸神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到这天,过年分两阶段),初六舀肥(挑粪肥,农事开始),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初九天公生,初十卖豆生(这天开始有鲜豆芽之类蔬菜应市),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回娘家探望),十三吃糜配芥菜(一作“十三关帝生”),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之后与平常一样)。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2)

初一天刚破晓,一家人便起床漱口洗脸,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农服和鞋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每年过春节都能添置新服装的人极少,一般新添置一套服装后,要穿用好几个春节,春节过后即收藏于衣橱,逢有喜事、较重要的节日或做客时,再取出来穿。早餐合家吃鸡蛋线面,鸡蛋去壳,意在除晦气,迎吉祥,凡事圆满,线面则象征福寿绵长,作料或加入鸡肉、肉丸或掺进芋头、糯米丸,以寓年年有余和合家团圆之意。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3)

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见面互道“恭喜”,俗称“贺正”,对登门“贺正”的客人,主人必热情“请甜”:吃糖果蜜饯或喝甜茶,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来者若是尊客,则敬以“甜鸡蛋汤”(不搅散蛋黄,保持蛋圆状)。对前来“恭喜”的孩童,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未成年的晚辈(一般指未婚者)。据宋代郡志记载,泉州古代为省往复之繁,有相约“集拜”之礼,其聚拜地点,邻里各于侧近庵宇,地方官员及僚属则于贡闱、承天寺、泮宫等地。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4)

初一午餐,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城区人家吃“嫩饼菜”,即用薄如蝉翼的熟面皮(润饼皮),卷以米粉、花生末、胡萝卜丝、高丽菜丝、绿豆芽、酥海苔、猪腿肉等,象征团圆和“包金包银”的好彩头。较为独特的是晋江的东石一带沿海地区,吃番薯汤以纪念沿海丘陵地带的主要农作物番薯,同时也有点忆苦思甜的意味在里面。据说正月初一吃稀饭以后出门常会遇雨,所以忌吃稀饭。晚餐则较为丰盛,多设家庭便宴。在早些年的晚间,街上则常有民间化装游行和踩街活动。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5)

由于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开端,为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因此这一天的禁忌也不少。如不打骂小孩、不与人吵架、不讨钱追债、不扫地(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不赤足(须穿鞋,以免行走被刺伤流血不吉)、不操刀切物(须刀切的食物除夕日准备周全)、不劈柴、不汲井水、夜不熄灯(寓意祥光永驻)。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6)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7)

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半子”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没有的话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旧时大家相信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中午大家吃团圆饭后,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8)

年内腊月二十三送神,灶王爷、地主公、井神公、床母、门神等诸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奏报人间善恶,初四日凌晨回归人间,继续留在家中掌管大小事情。送神接神有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各家各户备办三牲果品迎接,民间称“送神风、接神雨”,把神接回人间,祈神庇佑是年风调雨顺。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9)

正月初五这天,惠东的崇武,惠北的山腰、后龙、南埔(今属泉港区),以及之间的辋川这些沿海地区还有个特殊节日,其称呼各地叫法不一,或曰“吃大顿”、“做大岁”、“无头节”。由来于一个大同小异的民间传说,即与明代嘉靖年间的倭患有关,正月初五这天补过春节(或说补过“年兜”)。其中崇武“初五吃大顿”的传说是这样讲的:嘉靖年间某年十二月过半,崇武城内官兵百姓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谁料这时大批倭寇从海面上突然登陆攻城,幸亏守城官兵奋勇抵抗,老百姓才得以出城往西撤走。官兵和倭寇血战三个昼夜,最后因众寡悬殊城池被攻陷。几天后都司的大军赶到,倭寇才退去,百姓也陆续回城。当大家收拾过遭倭寇洗劫的房舍,掩埋完烈士的遗体时,已是正月初五。由于“年兜”和初一都是在逃难途中度过的,有人就提议补过春节(年兜),于是家家户户都点香点烛,奉敬祖先,同时祭奠抗倭捐躯的将士,这一天就成了“吃大顿”的日子了。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0)

初九日俗称“天公生”。除农历二十九家家户户“敬天公”外,旧时从初八起至初十,泉州元妙观张灯结彩,早晚奏乐演戏。城内城外信众,扶老携幼,蜂拥而来。家有10岁、16岁男孩,家长得备瓜果供品,带到观中礼敬天公,行三跪九叩之礼。有钱人家因事拜天,则献演“嘉礼”(木偶戏)酬谢。民间各铺境在正月各择日举行庆典,称“做天香”除搭坛祭拜外,还举办各种文娱活动。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1)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2)

每年开春时分是安溪举行清水祖师迎春巡境的日子,清水祖师俗称“乌面祖师公”,俗姓陈,名普足,自幼落发为僧,相传宋神宗年间清溪(今安溪)一带大旱,乡人请他去祈雨,普足一到,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称为“清水祖师”。他一生施医济药、修桥造路造福百姓,千百年来一直被闽南人视为完美的道德典范。绕境迎春活动的三天里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礼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巡境寄托了百姓叩请恩主清水祖师下山绕境驱邪镇魔,扶持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及里社和平之意。上万人虔诚随香,共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信众队伍之浩大,气势之恢宏,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3)

在永春,被称为“八闽第一奇”的“炸佛”习俗自明初开始流传了数百年,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这五天的晚上,“赵大天君”佛像被请出来,由四个赤身裸搏的年轻人抬着绕村巡境,信众们手持火把跟随其后,一路上,会遇到举着长竹竿、上面绑着大串鞭炮的信众们,他们点燃鞭炮,争相“炸佛”,依当地的习俗,谁炸到的佛像越多,得到的庇护就越多。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4)

泉州作家蔡崇达说:“泉州人享有最正统文化塑造的精神秩序”,强烈的文化认同让泉州人知晓自己的来处,这让他们不管走出去多远,都会心安。追根溯源,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对泉州人来说,过年的种种民俗的保留,和祭拜的仪式是这么重要的事情——这是跟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最信任的神灵进行年终的告解:感恩这一年的关照,我过的很好,家人也很健康,请放心啊,我会更努力的生活的,希望新的一年依然能够顺遂安康。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5)

泉州新年有哪些习俗(泉州的年俗和过年忌讳)(16)

(来源:泉州史志 辑自《泉州习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