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应改为选修课

英语这门课程,很早就有了,文革前初中就已设英语课,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加入WTO,英语被升级为主课。但实际上去分析,并无大用。

学英语,浪费多于收获,能派上用场的,不足30%。因此,确实要认真改革了,改革的根本,就是移动其所占的位置,把其主课改为选修课。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因为英语非中国母语,因缺乏语言环境的优势,故学生一般来说,学起来都比较困难。很多聪明有学识的学生因为英语这个成绩不佳,而让具有文理数科优秀的学生和高校无缘,让一大批县有可育之才被拒之高校门外,无法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

英语设为选修课(英语应改为选修课)(1)


二、无论在中小学普通教育或大学高等教育,大多学生英语成绩均不佳。而因英语课学习的时间较多,往往让学生耽误很多其文数理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拖垮了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学习英语的学生毕业后,极少能派上用埸,除了少数当翻译师,或在科研部门接触计算机软件需英语知识外,大多并无用埸,即便本科英语糸毕业,到了机关单位也无一点用武之地,结果,白白浪费了在在英语课上的全部功夫。

英语设为选修课(英语应改为选修课)(2)


四、中国国内,能使用英语的用人单位寥寥无几,但中国学生,大学毕业后基本都在国内就业,能出国就业的少之又少。学生从初中(现在是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多年,却学而无用人单位,等于资源浪费,故把英语设为主课,等于多此一举。白白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五、英语作为选修课,既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人才,又避免浪费教育资源。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大面积教育对象,强制每个孩子学习英语,但这么多孩子学习英语,能继续以英语知识进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仅是少数,因此,大部份投放进去的人力物力财力均为无用,变成了昱多余的累赘。而作为选修课,让有兴趣的少数学生学习语,这少数学生能继续进入高等教育学习,从学校出来也将提高其进入少数有用得差英语的单位的使用率,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科学地培养人才。

英语设为选修课(英语应改为选修课)(3)


如果一个学生对英语有兴趣,那么他(她)多学一门英语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但对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则视学习英语是一种压力与负担。

但对英语有兴趣的天才学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都是对英语没兴趣的平凡人(与孩子们所处向语言环境有关)。

一种先进的教育制度,必须讲究科学施教,要因才施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人认为学好英语才是人才,这是十分荒谬的怪论,说什么英语学不好,数理化再好也是废材,就该去搬砖。这种认识其实是愚民思维。试想,在中国,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省,使用英语进行工作的人数有多少?既然廖廖无几,哪就让它为选修课,让有兴趣的学生去学,学了也能到少数用得着英语的单位去使用。这不是能更好地科学施教英语吗?

英语设为选修课(英语应改为选修课)(4)


英语属西欧语言,外来语,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有一定作用,这不可否认,但强制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且作为主课,完全不必要和多余。而把它作为选修课,则合情合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英语乃西欧国家语言,中西欧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国教育为什么要以外来语英语为主课?中国有15亿人,如果统一了台湾,收回钓鱼岛,联合国搬到中国办公,全世界都要学习汉语,哪时,中文就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了,全世界都要学习中国汉语,我们的教育更无必要把英语作为主课了。其实,中国人比西欧人聪明,就拿现代科技来比吧,我们中国已开始进入了五G时代,五G已开始在国内大城市使用,不久的将来就会普及全国。但美国西欧呢,八字还没有一撇。最近,中国又成功造出了人造月亮(比自然月亮亮度强四五倍),人造月亮在科技军事领域应用意义重大。而美欧对人造月亮的研究,却还没理出个头绪呢。这两项科技均称世界之最。足以说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为此,尽快更改英语的位置,把英语从主课改为选修课,是于中国人才培养教育更为科学更有利于民之举。(原俞,2020年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