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1)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2)

2023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爆竹声中辞旧岁

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简介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所以“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因常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故又称为大年三十。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重阳节和七月半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它在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在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3)

节日渊源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4)

传统习俗

年夜饭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5)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众人围聚桌前,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温馨之感溢于言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且各有讲究,如北方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地区尤其沿海一些地方,因地利和水资源的优势,在菜色上会丰富多样一些。

家人团聚吃年夜饭,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可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贴年红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6)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燃爆竹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7)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祭祖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8)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守岁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9)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10)


文字整理:陈宇航

主编:陈宇航 美编:马海文

监审:侯跃峰

监制: 付惺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日报》官方微信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11)

春节年俗的一幅画(年俗除夕)(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