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空竹抖起来一到五套所有基础动作(小巧空竹一线牵)(1)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的《空竹赋》,一句“精灵盘丝任翻飞”,把古时宫廷女子玩耍空竹的姿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水浒传》中宋江见有人玩胡敲(空竹)有感而作:“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非常悠久。

剪纸《抖空竹》

“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它早为宫廷玩物,后传至民间并广为流传。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

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头,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空竹抖起来一到五套所有基础动作(小巧空竹一线牵)(2)

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空竹又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而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空竹抖起来一到五套所有基础动作(小巧空竹一线牵)(3)

空竹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按功能分有电子空竹、盘丝空竹和普通空竹;按材料分有竹制、木制、工程塑料、金属和橡皮空竹以及这些材料复合组成的空竹;按玩法分有单人玩的空竹和双人玩的空竹;还有一些根据个人喜好制做的多层和宝塔型(风鼓)空竹。这些空竹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单头空竹和双头空竹。

空竹抖起来一到五套所有基础动作(小巧空竹一线牵)(4)

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抖空竹在中国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同时又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无论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空竹都可称的上难得之物。

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宣武区的张国良和李连元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空竹抖起来一到五套所有基础动作(小巧空竹一线牵)(5)

近代,形式和技巧的不断创新使得空竹节目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空竹类节目,由中国杂技团自主创作的《俏花旦·集体空竹》,是其中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该节目在艺术融合、技巧动作和空间维度等方面实现了大跨度的创新发展。

该节目曾获得多项奖项,2007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并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戏曲、曲艺及其它类节目一等奖”。

空竹抖起来一到五套所有基础动作(小巧空竹一线牵)(6)

如果你喜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讯或者想知道国内外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关注非遗博览的feiyibolan

我们每天会在微信上推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给大家阅读,让我们一起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