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云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题节目?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题节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题节目

重庆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云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

近年来,重庆市各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主线贯穿始终,聚焦短板弱项,面向发展需求,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曾菁:挖掘传承重庆母城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时,嘱咐孩子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近年来,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始终把孩子们的党史学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团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脉动母城记忆”主题,组织6所学校对渝中区的“母城文化”进行不同领域探索,开展同主题下不同分支的多形态课程构建。集团校积极挖掘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根脉,通过校内课程、校外实践、线上拓展三种形式,打造了中华路小学的“母城探秘”、金马小学的“川剧古韵”、解放西路小学的“传诵经典”、望龙门小学的“童心墨香”、精一民族小学的“对话老街”、枇杷山小学的“非遗之光”等关于母城文化的课题,让孩子们从母城文化记忆中汲取力量得到成长。

学生的发展不能游离于民族根脉之外,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透过家乡寻根历史,了解并珍惜母城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并传承中华文化的根脉。

重庆市名校联中副校长李杰:让巴渝大地的红色血脉庚续不绝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对少年儿童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

寻根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巴渝大地的红色血脉,在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中庚续不绝。我和学校总务处主任张德立、团委书记全洪娟等党员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有400多年历史的双江古镇,寻访杨闇公旧居,了解他成长故事和革命事迹,感受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探知他参与的重庆共青团发展历程,致敬共青团历史的不朽功勋;领悟他“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革命理想与信念。“杨花清白传家志,闇夜佛图关英迹,公心高鉴垂青史,巴渝永绥浴晨曦。”走出双江古镇,英雄血炽热,文化魂厚重,庚续革命血脉,续写共青团的无上光荣,已然筑起学生心中的理想之基,信念之塔。

历史长河无声,唯青春信仰永存。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全校师生将牢记寄语,努力培养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副校长林晓宇:把“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播种在幼小的心田

高度关心少年儿童文化知识学习,强调“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在博雅,有一门校本课程,叫“小博小雅心中的星”,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南仁东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家们巨大的影像就陈列在“星汇空间”,学生们通过阅读科学家传记、举办科学家故事会、观看科学家电影、开展“我的科学梦”演讲活动,把立志科学报国的理想、把“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播种在幼小的心田。

博雅小学不仅从课程内容上拓展,更深研各个学科学习方式的创新,重视艺术与科学的相互融通,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不断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以“玩中学、学中博、美生情、情生雅”的学习,滋养学生灵性,启迪学生智慧。

依托两江新区高新产业集群的优势,学校与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青少年科创种子协同培养实践基地”,建设首个小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构建更完整的“博雅.创”课程群,组建多方参与的博雅STEAM未来创课程教师团队。

办学4年来,学校师生在全国NOC挑战赛、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斩获大奖。其中,该校学生刘其轩获得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重庆市一等奖,万亚航、袁宸浩在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Cube智慧流水线挑战中获得重庆市一等奖。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建构“三级同心圆”科技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度关心少年儿童文化知识学习,强调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珊瑚实验小学根据“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确立了“人人都是科技工作者”的课程理念;建构“三级同心圆”科技课程体系,实施“亲证”式教学,开发多元课程资源,力争“让每一位孩子爱科学、探真理、塑品格、立志向”。

科技课程体系以孩子成长为圆心,第一个同心圆为国家基础学历课程,囊括国家规定的所有科技类课程。第二个同心圆为科技体验拓展课程,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参与实践的兴趣活动。第三个同心圆为特长彰显课程,向学有余力和具有特长潜质的学生开放,旨在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在基础学历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通过提出关键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亲证学习。体验拓展课程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竞赛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特长彰显课程课程在于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确定发明目标、查阅文献、了解技术、确定方案、实验测试、申请专利等一系列过程。

学校还设计多元体验的科技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环境资源,引进了人工智能设备,培养学生好奇探究的科学品质。拓展校外科普基地,每年有5000余人次走进科普基地,参加研学活动。用好人才资源,定期邀请社会知名专家、中科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等到校为师生做讲座,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热爱科学、为国增光的品质。

2010年8月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珊瑚实验小学被评选为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成为获奖的4所小学中唯一的一所西部小学校代表。

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长陈中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给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孩子们回信中说:“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

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坚持“让每一个生命快乐成长”的乐教育理念,聚焦质量提升,探索人人过关课,关注人人成长;深化课程改革,做好课后服务;把知识融入活动中,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学校将语文课本搬上舞台,让学生们人人成为演员,展演课本剧,课外读物剧,尤其是红色课本剧,激发他们做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坚定信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益智班辅课程,如:魔方、数独、华容道、七巧板、九连环等,打造数学文化周,开展数学手抄报展、数学摄影作品展、数学项目比赛、讲数学故事等活动。

为充分调动孩子们探索的兴趣,教师不做给学生喂食者,而做带领孩子自己找食吃的人。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环节采用课堂六活设计:情景活心,定标活效,学习活思,点拨活智,迁移活用,反思活慧。教学时间按5:4:1分配,老师的讲授时间20分钟,学生练习16分钟,师生评价4分钟。课堂内容有目标的出示,有学习方法的展示,有学习方式的提示,有目标达成的反馈,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

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校长李天星:以体育人,赋能“双减”

2020年4月21日上午,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何通过学校体育驱动“双减”落地,促进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健康身心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山洞小学坚持守正创新,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构的“体育 ”综合育人课程体系自成一校风景。

“体育 ”课程由“体育课程 ”“体育活动 ”“体育项目 ”三大模块构成,三者共同支撑起“以体育人”的课程宗旨。“体育课程 ”重在课程创新,包含了利用智能设备精准监测学生运动负荷的 KDL智慧体育课,全校普及的校本足球课,渗透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室内课中用于改善久坐行为的微运动操,自主创编的渝派体育家庭作业亲子课程等;“体育活动 ”重在活动拓展,包含两季运动会及校园足球联赛,按照“一操二练三分区”流程实施的大课间活动,不断突破自我运动极限的“校长挑战杯”活动,以体育为媒搭建展示平台的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等;“体育项目 ”重在特长培养,借助“双减”及课后延时服务,大量开设体育社团,如足球运动、篮球运动、射击射箭、武术、啦啦操等,社团建设开放多元,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我们学校在“双减”背景下诞生的“体育 ”课程,告别了单一和浅层次的体育课,其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培养特长,磨练意志,健康心理,通过“以体育人”,为“双减”赋能。

渝北区两江小学校长付启萍: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劳动品质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重要要求。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为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两江小学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创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创设“同耕劳动园”劳动教育基地,将校园的空地开发,划分种植园,分配给各班级的学生进行蔬果种植。学生们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种植方法,在周末一起耕耘、翻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锄草,品味劳动的酸甜苦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班级劳动成果秀。劳动技能成果秀紧紧围绕孩子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技能展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设置活动内容,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或进行现场成果展示,或结合儿歌、舞蹈、绘画、朗诵、表演等形式,进行劳动成果图片展示、劳动体验分享、劳动作品展示、劳动技能大比拼,让每一个孩子乐秀劳动技能、乐享劳动成果、乐品劳动创造幸福的滋味。

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强化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