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Buzzfeed

翻译 / KnowYourself

在我学习到酷儿(Queer)这个身份标签之前的很多年里,我曾经用双性恋这个标签认识自己的身份。在性少数的世界里,“双性恋”已经是一个谈不上新奇的身份标签。但双性恋,尤其是双性恋女性,一直都有着某种特别的处境和经验。

今天来聊聊双性恋。到底什么是双性恋?你有没有可能是双性恋?

1. 有一半的人认为双性恋女性是拉拉,另一半的人则认为双性恋女性是直女。

什么是双性别恋(双性恋才不是一脚踏两船)(1)

事实上,双性恋意味着“能够被男性或女性吸引”的潜力的存在,但并不表示对男女两性的性欲望是同时发生的。

一个人会不会同时喜欢两个人,是由人性深处的复杂性决定的,这个问题对任何性别身份的人都存在。而一个人会不会同时选择和两个人在一起,则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和性别、性取向身份也并无相关。

双性恋意味着当我被一个人吸引,那个人的性别有可能是男的,也有可能是女的。这个性别身份的影响力也就是仅此而已了。

此外,一个双性恋者,并不一定表示ta对男女两性感受到程度一样的吸引力。通常来说,一个双性恋者会在两性中有一定的偏好,例如“更容易受男性吸引,但也可以受女性吸引。”要注意,这种吸引,一定是浪漫与性导向的。与同性间的亲密感并不等于双性恋。

什么是双性别恋(双性恋才不是一脚踏两船)(2)

4. 双性恋女性在社交网络上有着怎样的体验?

作为一个双性恋者,我在一些社交网络上有着公开的性取向身份标签。我在网络上大概会遇到下面几种人:

一小部分是觉得女双性恋很性感的直男;

一小部分是并不想找女双性恋恋爱的女同性恋(觉得双性恋会欺骗她们的感情);

一小部分是正常、友善的人类;

还有绝大部分是想要寻找人3p的情侣……

什么是双性别恋(双性恋才不是一脚踏两船)(3)

5. 你真的以为你像钢板一样直?

2009年,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把它在性少数领域的杰出书目奖颁给了美国女性主义者、心理学家Lisa M. Diamond,因为她正式提出了“性流动性”(Sexual fluidity)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最新的性别研究理论认为,人的性取向并不是一生不变的。没有永远的同性恋,也没有永远的异性恋,只有这个时刻的同性恋,与这个时刻的异性恋。2011年美国一项大型针对人类性取向的研究发现,0.78% 的直男和1.36% 的直女在10年后的随访中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已经发生改变,这些人从异性恋变成了其他性取向。

此外多项研究显示,女性的性取向流动性比男性要高出很多。女性更容易有变化的性取向。14-21岁人群中性取向的流动性最高。

今天我们用这篇小短文向大家科普关于双性恋的基本事实,但我们更希望告诉大家,你没有必要一定为自己找到某一个身份分类的标签。

人类的情感原本就是复杂的、矛盾的、各不相同的。很多时候我们却非要用粗暴简化的方式去认识它。例如,我们总是努力要去把原本独特的感情,强行塞到友情、亲情、爱情的分类里。又例如,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对某个同性产生过无比细腻,充满了占有欲,亲密无间的爱意。

当我们遇到无法被分类的感情,我们会觉得这种无法分类的感情是“不正当”、“不合理”的,从而产生困惑、迷茫的负面感受——而这些感受原本是不必要的——因为我和那个人之间的爱,原本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所感受到的真挚,远比这种爱能否在大众的话语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来得重要。

你觉得呢?

以上。

什么是双性别恋(双性恋才不是一脚踏两船)(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