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凯斌

班超投笔从戎时代背景(敢入虎穴话班超之四)(1)

四 以夷制夷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匈奴乘汉朝大丧的机会,联合龟兹、姑墨、温宿等国趁势作乱,屠杀屯田的汉军,围攻西域都护府。面对这种局面,班超与疏勒王忠退到盘橐城据守。但势单力孤,只得向朝廷告急。

但汉明帝死后,继任的汉章帝对于经营西域并无兴趣,觉得既然如此,那西域鸡勒之地不要也罢!于是就下诏放弃西域,说班超你就回来吧!班超接诏,万分震惊。疏勒国更是举国忧恐,国王忠对班超说:“汉使如果离开,龟兹必定会再次亡我,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与其如此,我不如现在就死了吧!”

这疏勒王国忠也算是铁血男儿,说话算话,说死就死,真的拔刀自刎。闻此噩耗,疏勒举国悲痛,老百姓都放声大哭。疏勒国的文武官员也都苦苦挽留班超,说:“汉使一去,我们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你千万不能走!”

面对此情此景,班超心绪难平。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思来想去,下定决心捍卫大汉西域。他统合忠于朝廷的于阗国人马,把于阗国和疏勒国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巩固下来,随后便上书给汉章帝。

他在奏表中说:“臣先前与三十六个部下奉命出使西域,五年来历尽艰难危困,终于使得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国归顺朝廷。臣以为,西域诸国臣民,心系大汉,只是由于依靠大汉无着方才发生变故。如今之动乱,匈奴之乘虚而入,亦为如此。朝廷今如鼎力为后盾,西域各国必定臣服。臣原军中小吏,仰承大汉的声威,出使西域已有良好开端,臣愿以区区之身,承蒙上天的保佑,平定西域,报效朝廷!

同时他又向朝廷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如今动乱的姑墨、温宿二国的国王是龟兹国所册立的,臣将使人分化瓦解,不久必会相互对立和厌弃,定会导致反叛和出降,此两国不足虑。而对于最主要的龟兹,朝廷则封龟兹国的侍子白霸为新王,臣派几百名步骑兵护送他归国,其国必乱。现在拘弥、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又愿意归顺汉朝,共同出力,攻灭龟兹,届时臣即联合回其它诸国军队攻之,龟兹国必败。那么,非但动乱可平,西域诸国也就归附我大汉了!

章帝览表后,认为班超的分析判断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特别对上书中提出的“以夷制夷”的方针非常满意,以为功业可成。于是立即准奏,大加褒扬,其时有平陵人徐干与班超志同道合,请求到异域建功立业,朝廷即命他为代理司马,率一千人驰援班超。

班超接诏,大为振奋。此时莎车国认为汉兵不会前来,投降龟兹。疏勒都尉番辰反叛,有两座城池归降龟兹。待到徐干人马到达,班超与徐干即率军杀掉番辰,斩杀叛军一千多人,平息了叛乱。接着,班超整合疏勒等国的人马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将龟兹彻底孤立。

班超本欲进军龟兹,但考虑到乌孙国兵力强盛,班超认为如果得到它的相助,必将一举致胜,于是便上书朝廷说:“乌孙是个大国,有十万弓兵,所以武帝(刘彻)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孝宣皇帝时,由于得到了它的帮助,曾大破匈奴。如今情势,恳请朝廷派员出使乌孙,使其与臣并力合作,龟兹、姑墨、温宿等叛国可平,匈奴休矣!”

汉章帝接到奏章,对班超的建议大加赞赏,即拜班超为将兵长史、西域都护,并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使者至西域出使乌孙。那乌孙王接到朝廷旨意,即奉旨出兵,班超如虎添翼,随即平了龟兹等国之乱。

叛乱平息,正当班超欲乘胜制服莎车等国之时,却凭空生出枝节来,有人向章帝密报班超“里通外国”,一桩无妄之灾向班超袭来。

班超投笔从戎时代背景(敢入虎穴话班超之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