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1)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回龙庙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翻看藏于陕西省档案馆的《大公报》影印版,1937年7月9日起,整月的头版头条都被“卢沟桥事变”及所带来的战事占据。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2)

1937年7月9日,《大公报》首次报道了“卢沟桥事变”,标题用《卢沟桥中日军冲突 日军猛烈进攻我军沉着应付 迄昨夜止双方交涉尚无结果 日方正增兵我军决死守》,其中描述“卢沟桥事变”是由于日军借口一名士兵不见了,寻衅滋事从而率先鸣枪开炮造成,经过一番激战后,隔天日军已派一列火车共九辆,坦克车、载重汽车多辆前来增兵,当局为安抚表示人心镇静、一切无虞,应对态度是期望双方同时撤兵,不接受先撤兵条件。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3)

1937年7月10日,《大公报》继续报道事态发展,表示双方遵令撤退,但并未形成文字合约,当局在绝不屈服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外交的方式进行沟通,可以看出国民党当局的态度依旧是软弱和抱有幻想的,报道中说当局表示日军误认为中方要增兵故再度发难,经短暂交火协商后双方撤退,由保安队填防,善后问题将另行洽谈……这就好比将宛平陷于无人保护的弱势,一旦不满足日方开出的条件,日军又会卷土重来。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4)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5)

果然到了7月11日凌晨一时,日军便再次猛攻卢沟桥,并持续增兵,虽报纸对宛平城的描述用了安谧一词,但是交通再度中断已说明形势严峻。7月12日,北平周边已经开始激战,日军敌机翱翔在北平上空,石景山地区已经发现日军,日侨已被安排纷纷撤离。7月14日,报纸报道日军开始大批囤积于北平永定门,并用坦克冲击国军意欲攻城,几日内,日军通过火车一列列的向北平附近输送兵力,载重汽车运来了大量的枪械、弹药,还有高射炮等重型武器。《大公报》对于“卢沟桥事变”引发的战事报道一直持续到1937年7月底,之后战火蔓延到了全国各地……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6)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7)

“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国共合作的篇章,全国人民开始统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的口号。在我馆馆藏中也有关于中共陕北省党委会关于号召反对日本强盗进攻卢沟桥、北上抗日的宣言,这份宣言不仅传达了中共中央对抗日的决心、对国民党政府的呼声,并表示陕北红军已经做好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准备,倾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奔赴抗日前线,更号召友军——国民党八十四师抗日战线上见。这支来自陕西的部队——国民党八十四师后来还有一段佳话,就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的7月29日,国民党八十四师全体官兵在平型关战役中用生命阻击日军,被传为佳话。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8)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此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有关的三个重要地点(从1937年7月大公报报道)(9)

84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畔的枪声打破宁静,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就此拉开,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英勇抗争。如今卢沟桥上硝烟已散,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七七事变”84周年,我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