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初,三面受困的北平,只剩下向南的一条出路-平汉铁路。而被誉为北京一景的卢沟桥紧邻着它。随着时间的消逝历史总是被浓缩,大量的信息被过滤,只留下简明而形象的东西存留在历史教科书中,残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卢沟桥很幸运,一座历经沧桑的石孔桥,成了中国抗战的永久象征。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1)

卢沟桥及周边鸟瞰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10多公里处,在河北宛平县境内,和平汉铁路遥遥相对。这座建于金代的石桥,呈南北向,横贯于永定河上。桥下有水声,潺潺可闻。桥栏上雕刻着众多的石狮子,大小不一,姿态卢沟桥及其周边地区的鸟瞰图。各异。每逢秋冬季节,衰草枯黄,朔风劲吹,商旅驮队不紧不慢从桥上走过,渐行渐远,消失在高耸神秘的群山之中。这里是古战场,这里也是皇帝南巡,首程停留之地。桥的两旁有瓦亭,亭旁竖着大清乾隆皇帝亲题的“卢沟晓月”和记叙亭史的石碑。登临这座古老的石桥,人们会感受到中世纪东方艺术的伟大魅力,同时也会生出时事推移、江山依旧的感慨。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2)

第二十九军战士

1937年初,桥南人口处堆满沙袋,第二十九军战士。防卫森严,只能让一人侧身通过。穿着灰色棉衣,打着襄腿,提着步枪的第二十九军土兵在卢沟桥守卫。战上身后请蓄的大刀,是这支军队特有的​标识​。忠诚的战士来自淳朴的乡村,而今他是这座城市的忠诚卫士。沉着、勇敢和爱国是他们的品德。守桥部队的番号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第三营。他们眺望着几百米处的平汉铁路。战争一爆发,那条铁路将成为偌大北平城居民南撤的生命线。

6月下旬,驻丰台的日军第一联队以攻占宛平城为目标,昼夜演习。

7月7日,该联队第8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事先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便在卢沟桥旁边第二十九军驻地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这天夜晚,从宛平县城东附近的日军演习位置传来一阵枪声。日本的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了,是个传令兵。其实是因为小解掉了队,20分钟后便归队了。日本军官明知如此,却借题发挥,包围了宛平城。日军随即要求进宛平城搜查,理由是演习中有一名士兵失踪。

8日凌晨,得到增援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驻守该城的中国士兵断然开始抵抗。第二十九军军部得到事变消息后,副军长秦德纯给前线士兵下达如下命令:“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奋斗,整守边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人”长何基待也下达3条命令;一、不同意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包围面;三、我军守士有责,绝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户用师事空的第二天,署名流火的不退计,放予;”怒吼吧,卢沟桥!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3)

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军队开始在宛平驻守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4)

卢沟桥事变后面对日军的威胁 开始戒严

我们抗战的日子已经来到。忍辱负重亦非一日,祈望和平亦非一朝,可是我们得到的是,卢沟桥头的无理取闹。如今已有二十九军的崛起,用铁血回答着敌人的横暴!听啊!杀敌的喊声起了,健儿们的鲜血正洒在北国的荒郊!”长达8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的狂飙正是由卢沟桥旋起,然后迅速席卷整个中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5)

卢沟桥事变期间的日军大队长青木一直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6)

卢沟桥事变时的日本中国驻屯军旅团长河边正三(左)与联队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7)

日军在阵地上观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愤怒吧七七事变)(8)

卢沟桥奥事变以后上任的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右)

黄探长提示:我们要以史为鉴,韬光养晦,砥砺前行!

创作不易,请点赞支持!另外请关注我,后续更多精彩!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