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团队执行力的五个方法(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1)

经常有老板问我:

戴经理,有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员工执行力差的问题?

有没有办法,让员工自己积极干,而不是我催着干?

我到底该怎么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大家都会遇到这些问题。

特别是我们在企业访谈当中,总是会遇到「执行力 · 罗生门」。

员工吐槽老板执行力不行;

老板抱怨员工执行力不高;

发现了吗?

其实两者的视角并不相同,两句话表达的执行力是不一样的内容。

从老板的视角上看,认为是下面的人没把他的战略执行到位。

从员工的视角上看,认为事情都按照老板的要求来了,最后都卡在老板那。

如果团队是这样的话,什么都做不好。

怎么办呢?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些思考,关于团队执行的思考。


要像关注战略一样,关注执行

俗话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瞄着地里的。

其实,老板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都有清晰的方向。

然后,鼓足劲,撸起袖子加油干。

但是,怎么干?怎么执行?老板经常一筹莫展。

其实,企业缺的不是战略,而是缺将战略落地的执行能力,

很多公司,年初请咨询公司过来,花大力气做好的几百页的战略分解。

半年后再来复盘,就会发现分解的任务和实际日常工作是“两张皮”。

事情,写在纸上,实际工作与书面的内容完全脱钩。

经常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

到最后有些员工甚至认为:老板这是心血来潮了。

这就是:有战略,没人心,没方法,没结果。

缺乏人心,战略做得再好也没人执行。

缺乏方法,光靠兄弟情深也无法把战略执行到位。

缺乏执行力,所有的战略,最终都会不了了之。

来回折腾几次,企业必然分崩离析。


没有人心,谈何执行?

美国管理变革之父,约翰·科特,1996年所著的《领导变革》,其中介绍了成功管理变革的八大步骤:

树立紧迫感;

组建领导团队;

设计愿景战略;

沟通变革愿景;

善于授权赋能;

积累短期胜利;

促进变革深入;

成果融入文化;

这八大步骤属于战略执行的范畴,其中有六步主要都在解决人心的问题,可见组织变革成功, 「人心」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如果老板制定了完美的战略,但是执行人不理解、不认同、不喜欢。

再完美的战略也不可能落地。

其实,每个战略都是有来源的:

可能是老板觉得公司发展太慢了;

可能是老板觉得现在大家效率太低了;

可能是老板觉得大环境形势不好,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不管原因是什么,必须让团队认同执行这个战略的必要性。

要把你怎么想的,从头到尾,分享给大家,获得大家的理解与认同。

并且经常性在公开场合,有意识地提前铺垫你的看法,在团队中建立紧迫感。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华为的任正非,任老总。

把寒气传给每个人。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五个方法(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2)

当团队中营造这样一种紧迫感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任何的管理变革都会变得顺理成章,而不是无中生有、心血来潮。

但是,企业战略落地不能只有你来推动,你需要一个强有力、认同你想法的核心班子。

因此,在构思战略规划的前期,就需要高频地和你的高管团队交流你的想法,并且建立共识,不断结合大家的想法,梳理战略的雏形。

让你的高管团队打心底里理解与认同,和你一起并肩作战。

但是,你还会发现你的完美战略可能细节非常多,宣导的时候,高管和员工们都不好理解。

因此,你需要进一步地明确整个战略的核心目标,把最重要的事情讲清楚、讲明白。

让战略,简单易懂。

形成约翰·科特所说的,愿景战略:

明确变革方向至关重要,因为人们对于实施大变革是否真的必要,往往存在意见分歧,或者感到困惑或怀疑。

有效的愿景及其支持性战略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宣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影响几个高管容易,但影响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心,很难,很难。

因为这项任务规模巨大——使10人、100人甚至1000人了解和接受某个战略规划绝对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毕竟这个战略是核心团队花时间、花心血讨论出来的,不能期待员工能够马上理解你们的想法。

改变一个人很难。

当你希望一个人做出行动,去改变些什么的时候。

员工的头脑中自然会产生许多疑问:

这将对我意味着什么?

对我的同事们意味着什么?

对整个组织意味着什么?

还有其他什么选择吗?

其他选择会不会更好?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需要做出牺牲吗?

是不是有人在耍手段,以牺牲我来提升他们的地位呢?

核心团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先回答所有的这些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理性层面接受后,还得解决员工的感性层面的问题。

放弃当下、放弃其他未来选择而接受牺牲、相信他人,等等。

在沟通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尽量简单的词语,利用比喻让大家更快理解和接受整个规划。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五个方法(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3)

然后就是,重复、重复、结合业务再重复。

团队月度复盘的时候,将公司的规划重复一遍,并且根据公司目标分解下个月的工作。

一对一绩效访谈的时候,花时间明确下属对战略的理解:“你清楚公司的战略规划吗?它可信吗......”。

在工厂进行问答咨询时,是这样回答第一个询问的:“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目标是......”。

结果,10位管理人员每人每天重复2次,经过6个月,等于重复了2600多次。

这儿说一句,那儿提一嘴,开会时花两分钟提一下,谈话结束时再说五分钟。

把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影响力深远的方法践行起来。

那么赢得人心,赢得员工理解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如果上述的步骤没有用心、花时间践行的话。

你就会发现团队中,总有人唱反调。

他们不是在出主意,而是在抱怨:好好的为什么要变。

又或者宣导的时候,老板说,大家明白了吗?没有人说话。还有什么问题吗?鸦雀无声。

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有人就会小声嘟囔:做了也没用,新鲜劲过了,肯定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这都是因为人心出了问题。

如果团队人心不齐,所有的战略和目标,都会无法实现。

分解下去的任务,都会受到各种阻力,就像溺水的时候,水草死死地缠绕在你的脚上。

所以,当你要推行某件事时,没有多少人愿意真心实意地配合你,你应该反省是不是在团队身上花的时间还不够。


执行管理好方法:PDCA

有了人心,有了战略,却没有好的工具,执行的时候也会阻力重重。

整个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前面的充分沟通,大家其实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做,战略规划也说明要做什么了。

但是怎么做,也非常关键。

推荐一个执行管理好方法:PDCA。

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改善)。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五个方法(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4)

Plan,靠谱的计划,是靠谱的执行力的前提。

靠谱的计划,需要明确这个任务,是谁在什么时间之前要做什么。

但是,这些靠谱的计划,怎么产生的呢?

来源于前面的战略规划,在每月的经营会议上,根据当月的最重要的目标,必须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行动,明确责任人,明确实现目标需要他做什么。

但是,开个会就可以做好计划了吗?

做计划,最大的难题在于:上级与下属之间对计划的完成指令理解不一致,存在理解偏差。

你跟下属说A,下属理解成B,但你不知道下属理解成B,下属也不知道你布置的是A,下属就按照B去做了。

因此,有经验的管理者在下达任务后,都会要求下属重复任务,以便确认下属全面准确地理解了任务目的。

现在很多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口头下达任务之后,让下属在系统里把任务的目标、时间、关键步骤、关键成果提交,保证任务上传下达的准确性。

但是,做完计划之后就完事了吗?

NO!

下一步,就得执行计划,Do,行动。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五个方法(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5)

很多公司月度会议斗志满满,对月度目标,团队成员都觉得实现起来没问题。

但是会议的第二天,马上又被日常的琐事绊住了实现目标的步伐。

把前面做的靠谱的计划都忘了!

忘了?!

为什么?

因为,每个岗位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就是这个岗位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些日常事务对目标的影响有限,却会花费我们大量时间。

因此,行动最大的障碍,其实是每个岗位的日常事务。

大家一忙起来,最关键的任务,要么没做。要么做了,没有持续做下去,都淹没在日常琐事里了。

甚至有些员工会觉得,日常琐事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怎么还给他分配那些计划。

但是,二八原则告诉世人,那些最关键的20%的计划,将带来了80%的产出。

因此,管理者需要Check,检查。

作为一个管理者,日常需要检查下属的工作。

特别是那些最重要的计划,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纠偏,提醒成员,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目标上。

并且在每周的周会里,通过最直观的报表工具,显示上周团队每个人的计划完成情况,对目标推进了多少,本周应该怎么继续前进。

通过周会这种会议机制,组织实现了工作计划的快速统一纠偏,同步认知。

但是,有些人会说:哪有那么多时间检查下属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够: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也是我认为Check的第二层含义,自我检查与及时反馈。

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检查分配的任务。

对于执行者来说,也需要养成自我检查,并且执行过程中,反馈关键成果,遇到任何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五个方法(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6)

PDCA的最后一环,Act,我更喜欢翻译成,改善。

实际上,没有完美的计划,任何计划都有可能有效,也有可能无效。

有效的计划,需要我们把成功的经验,总结成方法,整理出规范,形成一整套高效的工作流程。

无效的计划,需要我们吸取失败的教训,正视失败,去思考避免重蹈覆辙的方法,找到更好的计划,让后续的PDCA循环正确执行。

而对于执行者来说,通过复盘,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习惯。

自我复盘,自我总结,对个人成长非常有价值。

慢慢成长为前面所说的,「凡事有交代」的人。

但这更多是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与美好愿望。老板想要实现这种效果,还需要从文化与机制两方面着手解决。


融入文化,结合机制,才能长治久安

除了八步法和PDCA,团队的执行力,还需要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提高:

第一,让团队成员的目标和公司目标相结合。

努力寻找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让他们的目标,和公司目标对齐。

上下同欲者胜,当大家都目标一致的时候,团队成员才能为组织的目标,付出自己的全部心力。

第二,通过PDCA不断迭代出属于自己公司的工作流。

很多公司并没有将自己公司的业务流程梳理成明确的节点。

我们应该通过PDCA,将优秀员工的反馈形成标准化流程,形成不断迭代的机制。

第三,梳理一套考核和激励机制。

通过一套科学的、公平的考核体系,选出真正存在贡献的人。

只有过程没有结果,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我们需要激励为组织带来成果的人,多劳多得。

奖励标杆,激发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第四,让执行融入文化。

其实你会发现,只有你成功地改变人们的行为,而人们在高效执行的方法下为团队持续创造了一定的收入,并且团队认识到新的执行方式同绩效改善有直接联系之后,文化才可能发生改变。


最后的话

讲完战略执行,讲完 PDCA ,包括以上的执行四维度,你的内心肯定隐约会怀疑,这样就可以提高团队执行力了?就这么简单?

错了!

其实做到这些并不简单,理论很容易,最难在于坚持。

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银弹」,花了大量时间在寻找正确的框架,却忘了花时间执行。

只有亲身体会、执行后,他山之石,才能转变成自己悟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地学会。

自己找到的答案,一生都不会忘记。

所以,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在于实践,在于知行合一。

就像 PDCA 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是真正能够一直坚持的人很少。

任何方法论其实都是前人通过 PDCA 最后总结出来的,而对于我们来说,方法很重要,践行更重要。

团队执行力提高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

干就对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启发。


参考书籍:

《领导变革》—— 约翰 · 科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