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1)

一、凯洛夫的教育学说

凯洛夫是20世纪40年代—50年代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由他主编的《教育学》中。

凯洛夫在《教育学》中论述了教育学的三个思想渊源;论述了教育的起源和教育的社会性质与社会作用,并以历史事实说明了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在教育目的与任务上,他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政治方向;在教学论上,他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他还提出了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区别和特点;提出了教学的6个环节和指导教学的5条基本原则;强调班级授课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此外,他还对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论述。

凯洛夫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全面、系统地反映20世纪三四年代苏联普通教育的实践经验,建构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提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代表了苏联教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阶段。但他未能根据苏联当时已有很大变化的文化教育状况、教育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提出和解决新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此外,还表现在对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问题的处理过于绝对化和机械化,很少辩证法。

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2)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3)

论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以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的观点。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因此,教育是一个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过程。

(2)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组或改造的过程。于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条件。

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4)

(2)论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目的方面,他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的观念。同时他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杜威还设想了理想中的人的具体素质,即: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

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5)

(3)论课程与教材: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点出发,批判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制,他认为,课程与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提出了“从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的课程论思想,主张以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同时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6)

(4)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必须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当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

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并且还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杜威哪一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凯洛夫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7)

(5)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倡与人合作的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在实施德育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杜威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视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为“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这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清新的现代气息,大大超出其前人。杜威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乐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这种教育观的直接的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富有智慧,这个目的高于其他目标如知识、技能之上。这种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善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之境。这种教育观的历史地位在于它在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的基础上,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杜威对教育理论在20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去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访问,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一枚小小教书匠的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