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西安避难(西太后逃亡西安纪实)(1)

处斩人员中,刑部尚书赵舒翘,据说是位清廉爱民的好官,也许是真的。他出生于陕西长安,身世相对低位,幼丧父母,感受人世炎凉,比较亲民亦属自然。据载,对于义和团的态度,他本来认为“拳匪不可恃”,意思即可剿灭。但是却屈从于满族大学士刚毅,因而站到了“抚而用之”的队列,于是“议和”惩办名单把他列入“祸首”之一。慈禧顶不住列强们的压力,对其处置从“革职留任”改为“交部严惩”再改为“斩监候”,最后定为“斩立决”。消息传出,西安城内官绅平民三百余人联合起来,为赵舒翘请命。执刑日,在鼓楼处聚集了数万人,扬言要劫法场;并声言,慈禧太后若杀赵舒翘,就请她出西安回北京。迫于此情,西太后不敢公开处斩,但也不能违背洋人的意志,只好改为“赐死”,由岑春煊监督执行。当天,赵舒翘想吞金自尽未成又服砒霜,然而仍未死,于是岑春煊逼迫其家人用纸糊七窍,再灌烧酒而死。

西太后西安避难(西太后逃亡西安纪实)(2)

有点故事的还有体仁阁大学士徐桐父子二人,他们父子都在惩办名单上列。然而,徐桐在联军进城时,看到满城降旗,感到奇耻大辱,遵循“君辱臣死”之大义,他让仆人在家大厅正梁上栓了两个绳套,叫来儿子徐承煜,要他一同殉国。他对儿子说:“我是首辅,国家遭难,理当殉节…”。身为刑部左侍郎的儿子徐承煜对爹说:“爹你放心,这是你一生的大事,儿子陪你上路。”于是将老爹扶上踏脚的凳子,老爹踮起脚,将头伸入绳套,两眼却望着那个绳套,期待儿子同时“殉国”。见这般光景,徐承煜鼓着肚皮信誓旦旦说:“爹,儿子一定陪你下九泉。”话没说完,“蹭”地抽掉了老爹脚下的凳子。登时,他甩开两腿溜之大吉。然后脱掉二品袍褂,一身平装逍遁无影。可是不久即落入日本人之手。“议和大纲”落定,惩办名单他名在其中,老爹徐桐也列名在上,然已经“殉国”,无可再纠,尚留个名节。这个徐承煜却是另一番景象,欺君弑父,不该杀也得杀。临刑前一天,日本人不知咋想的,竟设宴款待,让他高兴的不得了,断定会被释放。当听说第二天将被斩首,立即瘫软在地,折腾一夜,行刑时已是昏迷不醒。

1901年2月26日,北京菜市口刑场,对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执行正法处斩。列强洋人似逢盛大节日,纷纷前来观看,又是照相又是记录,边看边喝彩,魔鬼在狂欢……

刚毅,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已在山西途中病故,免纠。

李秉衡,长江水师大臣,天津战败后自杀。

英年,工部右侍郎,在西安自尽。

董福祥,甘军统领,革职,1908年病故。

名列其首的载漪以及载澜详情如何?下回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