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1)

早已告别了五·四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已步入年过半百,天命所归之年岁,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比喻成人已黄昏,好不怅惘的夕阳,是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我们在赞美夕阳的时候,同时对黄昏也会产生一些莫名的伤感,因为夕阳西下也象征着老之将至的一种落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到幅多么灵动流韵和宁静致远的画面,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可以令人们想到有生和无生。

落霞和长天亘古长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给人一种永恒与短暂的感触。

进而使人想起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滾滾流”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名句。

关于水与月,苏子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关于生与死,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真是“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不禁让人有一种“节同时异,物是人非”的惆怅。

关于时间与生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格物致理,发潜阐幽,其微言大义是对天地人事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时间与生命的领悟和感叹。

不仅触发了人们心底的声音,也引起了世人的同感和共鸣。人生寄蜉蝣于天地,索生命于须臾。

在沧海中是微不足道的一粟,在永恒中像昙花一现的短暂。诚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名公巨人而今安在哉?何况吾辈。

每个活在世上的人,不论成功与失败,闪亮与暗淡,有用与无用,生活的好与坏,苦与乐,美与丑。

最终,都将在人生的黄昏后灰飞烟灭,化为尘土。只有那日复一日的夕阳,才能轮回一个又一个黄昏。

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2)

当你凝望着夕阳,走近黄昏,会有一种对岁月沧桑的无奈和时光不返的哀愁。回想着旭日,寄远清晨,总有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悲伤。

落日以后的黄昏,一切绚烂消失,喧嚣隐退,只剩一种千帆过尽的空旷和烟雨之后的宁静。

人生到了黄昏时分,往者不可谏,来者也不可追。更多的只是辗顾自己走过的人生轨迹和对往事的回忆。

在夕阳里,咀嚼岁月,品味人生。所有读过的书,行过的路,尝过的味,赏过的景,遇过的人,经过的事,以及有过的荣辱成败和得失取舍,都将成为过眼烟云。

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已到了人生之旅的终点。一路上有过不少“柳暗花明”的“新村”,但更多的还是“山重水复”的“老路”。

此时,在夕阳的映照下,青山依旧在,绿水长流的不舍之情会油然而生。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选择,也无需“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的安慰,凝结在心头的只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遗憾。

人们如同一棵繁华落尽的老树,失去了任何掩饰和装扮,赤裸裸地伫立在黄昏中,羞颜无助地融化和消失在黑夜里。

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3)

人生像一片灿烂的云,在生命的天空中不断流动,变幻着形态,最后被夕阳染成血色,在黄昏里暗然淡去。

人生就像一首动听歌,唱尽了悲欢离合以后,在黄昏里荡起低沉的回声,也将浸微浸消。

人生也像一场惬意的梦,在梦里有过多少美丽的幻境,当在黄昏里从梦中惊醒时,才知道将要真正地离开红尘。

夕阳既恬静又不乏动感,告别了一天的辉煌和炽热,化为淡然,像个安祥的老者,送走整个天空,慢慢地西沉。

黄昏虽然凄清也蕴含着神秘,抹去了昼尽的余辉和温暖,走向夜空,将把世界笼罩在暮色之下,使万物茫然若迷。

夕阳是陈年的酒,让人在黄昏中沉醉。夕阳是未了的情,使人在黄昏里留下多少遗恨。

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4)

夕阳是一首诗,黄昏是一幅画,诗画中蕴含了太多的情和意。触情之时,随情以宛转,溺意之际,与意而徘徊。

或曰:“天若有情天亦老”,正是苍天无情,才永远不老;或曰:“月如无恨月长圆”,只因寒月有恨,才不能长圆。

而我们凡人情比天高,岂有不老之理;恨比海深,难怪有阴晴圆缺。

人生无常,生命修短随化。荀子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既然生命有长有短,有始有终。

我们就应该不羡生,不惧死,放下所有的过往,放下自己。乐观地面对夕阳,轻松地迎接黄昏,体验这生命中必须经历的终期过程。

《庄子》中所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生死有命,就像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人是不可能干涉的,这都是由事物自身变化的情况决定的。

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5)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也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无法驾驭的自然规律。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如果我们知道了命运的实情,就应该顺其自然,不去努力追求命运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王羲之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况且生与死的意义和本质也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要更加珍惜夕阳的美好时光,以其长处而为之,用其喜好而乐之,自娱而不自怜,自信而不自弃,让自己的生命空间变得充实和丰盈。

宋代张载的《西铭》中所说:“存,吾幸事;没,吾宁也”。生固可欣,死亦坦然,活得要潇洒,死得要安祥。

不叹老之已至,也不畏死之将来。坦荡豁达地送走夕阳,从容无悔地融入黄昏。

夕阳过后,就是黄昏,夕阳垂落,黄昏难留。逝水流年,归去来兮。庄子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来,又不得不走。

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6)

来时空攥两拳,走时又撒手人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声无息,而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有什么放不下。

不禁让人想起了著名作家徐志摩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今自己也是步入黄昏,常常喜欢一个人觅一处静幽,远离那些无名的繁芜,独守一颗简洁如水的心,和一片万里无云万里空的纯净澄明,蔚蓝宁静。

就一个人,带着一颗无暇的心,不需要谁来作陪,只闻花香,不问来人,亦不问谁是谁不老的前身,静静地沐浴着夕阳渐渐清凉的晚霞里,让温柔的风涤去心灵的尘埃。

卸下半百人生的疲惫,掬一捧清凉,去拥抱大自然,感受时光的美好,淡淡地清欢,在流年里默然含笑。捻一指岁月的沧桑,让温暖在眼眸里流淌。

不再迷茫,也不再彷徨,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世界之大,我如此之小,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还有什么是看不开的呢?

夕阳虽好却已是黄昏(年过半百非青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