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豫章行赏析 唐代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据《全唐文》卷四三李翰《河中府鹳雀楼集序》,崔邠《登鹳雀楼》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李益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李益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同崔邠登鹳雀楼注释:

鹳(guàn)雀楼西百尺樯(qiáng),汀(tīng)洲云树共茫茫,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鹳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西:一作“南”,一作“前”。汀洲:水中小洲。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为:一作“知”。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风烟:一作“风尘”。起:一作“是”。思归:一作“思乡”。远目:远望。

李益的主要作品有:

喜见外弟又言别、行舟、写情、隋宫燕、江南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塞下曲·其一、听晓角、春夜闻笛、上汝州郡楼 / 上汝州城楼、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上洛桥、送诸暨王主簿之任、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 盐州过饮马泉、游子吟、塞下曲、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同崔邠登鹳雀楼、边思、饮马歌、送襄阳李尚书、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暮过回乐烽、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乞宽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同萧炼师宿太乙庙、临滹沱见蕃使列名、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等。

《同崔邠登鹳雀楼》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